1982年10月22日,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涌入影院,去欣赏一部叫做《第一滴血》的电影,内容是一位越战老兵如何在俄勒冈小镇海扁全副武装的警察和国民警卫队。影片连续三周霸榜,票房达到惊人的1.25亿美元。
但原著中的兰博其实与观众想象大不相同。
在戴维·莫雷尔的小说中,兰博是一个有人格缺陷的反社会份子,战争毁了他,他也要毁了一切,从越南返乡时一路烧杀。警长本人也是退伍老兵,作为秩序的化身,与兰博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二人最后都成为体系的牺牲品。
公映的电影大大弱化了兰博身上的绝望和反抗色彩,在长达26年的四部系列片中,兰博完成了从走投无路的厌世者到超级战士的转变。那时黎巴嫩刚刚释放了扣押的美国人质,总统里根动情的说:“昨晚观看了《第一滴血》,我知道下次再发生这种事时该怎么办了”。正常的说法原本应该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1983年格林纳达动乱,600名美国学生被困,里根未经正常程序直接命令海军陆战队、游骑兵、海豹突击队消灭格林纳达的武装力量,美军用3天时间控制了该国,但联合国以108:9的决议通过了对此次侵略的谴责。
事件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内阁也出现了分歧,然而10月27日被解救的学生回到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空军基地时,首位走下飞机的学生动情亲吻了祖国的土地,这一幕被早已候在现场的记者拍个正着。
结果是11月3日CBS的民意调查中,高达95%的美国人认定里根没有错误,美国武装力量采取了正确行动,他们为此感到高兴。这就奠定了英雄动作片的民意基础。
典型的兰博电影有三个核心元素:
1、个性强烈但勇敢忠诚的主角。
基本形象是特立独行、不听招呼、嫉恶如仇,离群索居,心灰意冷,借酒浇愁;没有收集军功章的嗜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不相信任何人,只听从老基友的呼唤;丰富的单兵作战技巧,特种部队的经历,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武能单挑飞机坦克,文可面瘫撩妹。总之,这是一个平时不受欢迎,战时高效杀戮的人肉原子弹。
兰博并非听命行事的军人,是“只能就见、不可屈致”的世外高人,他不为任何虚幻的使命服务,只为符合自己道德观的信念拼杀。
2、无能甚至是反派的上级+猪队友。
兰博终其一生只有上校这么一个老铁,二人亦师亦友,但更多基于信任,而不是友情,其他所谓上级要么是谐角,要么是庸愚之辈,甚至可能是反派,他们提不出任何建设性意见,只会重复这样的战前鼓励:假如你被俘,我们不会承认这次行动,你明白吗?
兰博从未得到任何真正的支援,只有姗姗来迟,准备摘桃的猪队友,他从来都是依靠个人而不是组织或体系生存下来的。
3、远比实战可怕的交换比。
这是很多神剧的精髓,Go Compare曾经统计过1940年至今死人最多的电影,名列前茅的《银河护卫队》是83471人,《德古拉元年》的5687人排名第二,《复联》和《魔戒》都是1000多人的水平。这项统计非常严谨,比如在下边这种图片中准确数出死亡人数。
《第一滴血》其实并不以此见长,感觉很血腥的第1部只死了1人,后2部分别是69人和132人,只有第4部中,才以每分钟3人的速度死掉了262人,绝大部分是最后时刻兰博熟练使用12.7毫米机枪射杀的,很多人对于那个血肉横飞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兰博式英雄片的精神内涵就在于以暴制暴,以好战的方式反战,至于更多的哲理思考则交给了《猎鹿人》、《现代启示录》、《汉堡山丘》、《野战排》这种电影。
为什么兰博式英雄片会在今天的中国、印度和韩国迅速得势?甚至成为新兴电影市场的票房支柱?中国有《战狼》、《红海行动》、《空天猎》、印度有《战争》、《加齐号攻击》,韩国有《仁川登陆作战》等等。
主要因素当然是强烈的情感代入和共鸣。
我们参考2016年印度神片《战争》,影片描写2022中印大战,印度某上校被俘,受尽折磨,最后突然开挂,成功炸毁中国潜艇。片尾旁白煽情的表示,印度用96天击败了中国,占领1.6万平方公里土地,取得全胜。
另一部电影《加齐号攻击》,描写印巴战争时印度潜艇智斗巴铁对手,不但操作潜艇像超级玛丽般躲避鱼雷,还一口气下潜到400多米定深,另有敲打艇壳引爆水雷、280米深度直接出舱等神操作。
嘲讽这类电影是很容易的,但不能忽略其时代背景。
中印韩都是历史悠久再度复兴的国家,都曾创造过灿烂文明,近代又饱受磨难,在经济增长,文化昌明,社会稳定,勃勃生机的新时代,当然需要这样的电影提振民族精神。
中国电影票房即将超越北美、登顶全球这是不争的事实,可以想象《红海行动》和《战狼》式超级英雄片会越来越多,繁荣背后的疑问在于这类电影能否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这取决于三点:
首先,是做好莱坞的追随者还是颠覆者。
作为一种成熟的类型片,好莱坞已经拍了几十年,能用的噱头和刺激荷尔蒙的方式差不多都试过了,没有叙事结构和视觉意象的推陈出新,让人惊叹“原来动作片可以这么拍”,显然不足以俘虏见多识广的海外观众。
《战狼2》就有这个问题,它只是重复了当年周杰伦和谢霆锋在《逆战》中早就做过的尝试,全片差不多从头打到尾,节奏鲜明,风格凌厉,但故事简单,人物生硬,试图单纯在从运镜、技巧和气氛等方面压倒好莱坞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
很多人说,《红海行动》比《战狼2》更有资格享受50亿票房的荣誉,这主要因为《红海行动》是细节更讲究,更经得起推敲的军事动作片。
但严格来说,它仍然多少借鉴了《勇者行动》,后者是美国2012年出品的试验电影,使用佳能“无敌兔”相机、蔡司和潘纳维辛镜头拍摄,海豹突击队真身出镜。
影片大量使用身临其境的第一人称视角,细节近乎实战,本色出演的军人也比特训几个月的所谓专业演员更接地气,因此颇受军迷欢迎。
其次,电影本身附带了攻击属性。
近十年来鲜有中国电影得到国际市场的充分认可(票房+口碑),原因当然不在资金和技术层面,而是故事内核过于自我,急于让观众在电影中寻找本不该属于电影的东西。
比如有人喜欢拉着外国朋友去欣赏《战狼2》和《红海行动》,真实心意大约是期望对方有这样的反应:中国真厉害,太牛逼了!
但结果多半不如人意。
原因很简单,只消看一下《加齐号攻击》和《仁川登陆作战》的豆瓣评论,就知道这些描写本国军人神勇无敌、无限开挂的电影在没有情感代入的第三国观众眼里,究竟是什么样子。隐含攻击属性的电影一般不容易有普世共鸣。
简单翻阅IMDB评分最高的亚洲电影就知道,《地球上的星星》、《我的儿子》、《老男孩》这种电影比抱着机枪扫射更能打动不同文化氛围的观众。请注意,IMDB并不是烂蕃茄,它是真正反映普通观众欣赏水平的。
换句话说,《战狼2》或《红海行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动作片顶峰,但并不是传播软实力的恰当方式。你眼里的热血沸腾,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声讪笑。
最后,世界人民的欣赏品味是美国兰博调教出来的,中国英雄能否丰富甚至修正其精神内涵很值得观察。
二者的区别可以简单概括出以下几点:
(1)兰博有严重遁世情绪,中国英雄的人生观要积极的多。
(2)兰博内心对命令有抵触,中国英雄会说“坚决完成任务”。
(3)兰博关键时刻总被抛弃,中国英雄的上级和队友全程智商和节操在线。
(4)兰博是有人际沟通障碍的孤胆英雄,中国英雄是集体主义。
(5)兰博不相信任何人,中国英雄相信组织,相信上级,相信战友。
(6)兰博说:我们回家了,中国英雄说:别怕,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
哪种英雄更普世,只能静候观众去做判断。
在可预见的将来,只有一点不会改变,就是身着06式防弹衣,配备95式突击步枪,手持北斗定位系统的中国军人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银幕上。
举报/反馈

盘外招

16.2万获赞 1.7万粉丝
聊聊科技,侃侃文化,正经分析,认真吐槽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