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中学起就背下来的这句话,令人终身难忘。
所谓牺牲,是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值得尊敬;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牺牲行为都值得表彰赞扬。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一,是因为成王败寇。胜利者可以书写历史,所以在战胜者的笔下,往往有"正义"和"非正义"的鲜明立场,为正义而做的牺牲值得赞扬和歌颂,而既然失败一方已经成为非正义,那么往往他们坚持的立场和信仰就可能被忽略不计,甚至被扣上各种帽子。
比如《三国演义》中,蜀汉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因此被定义为"正义之师";然而换一个朝代,如果还惦记复辟就成了"非正义"。为了拥护前朝的信仰而牺牲,到底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还是顽固不化的坏蛋,善恶变幻一瞬间。也许失败一方有更好的故事,但站错了队,结果白白牺牲了。
其二,是因为缺乏价值。牺牲是为达成最终结果而付出的代价,所谓死得其所。战斗中英雄们前赴后继,是为了达成战役目的,或者消灭敌人,或者占领阵地,或者如《集结号》中所描述的为了延缓敌人进攻掩护大部队,总之,不是为了牺牲而牺牲,为表现得英勇而牺牲。
然而在现实中不乏这样的场景:缺乏对目标的了解,只是为了牺牲而牺牲,虽然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最终却只能是劳而无功。从更高的层面来看,甭管你如何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如果没有收获结果,就可能一钱不值。
所以说,目的非常重要,牺牲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绝不能把牺牲当目标。
有的时候,为了达成目标需要持续攻击,在攻击过程中会出现牺牲。
有的时候,为了达成目标需要试错,在试错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牺牲。试错的牺牲有时不可避免,但指挥者要及时总结和调整,尽量减少试错的次数以及付出的代价,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手下送上死路。
更有甚者,被权谋之术坑杀,眼睁睁地看着勇士们慷慨赴死,糟蹋了那些忠诚与勇敢。
一支勇于牺牲,有战斗力的队伍是成功的基础,但这并不代表着必然会成功。
要想获得胜利,必须确定哪些是需要达成的目标,这一点更重要: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目标是错误的,那么牺牲就成了白白付出的代价。
事实上,由于目标出现问题导致的牺牲,组织也会因此付出时间成本和其他代价。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都强调速战速决,如果目标或者路径选择错误导致的牺牲,对于组织来说,最大的代价就是失去的时间成本,同时,资源减少,士气受影响,战斗力和执行力下降,团队陷入恶性循环。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牺牲不能表扬——牺牲是否值得,要评估这个牺牲对组织的贡献是正向的,还是负向。对于正向的,当然会有很多宣传,要积极鼓励;而对于那些为失败者而牺牲的案例,很多时候只好轻于鸿毛了。
举报/反馈

宁宇

1979获赞 1万粉丝
探讨数字化和企业相遇的问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