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您点击右上角,订阅“媒介之变”的百家号。
张慧瑜
与其他谍战剧主要讲国共暗战、剧情结束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同,《风筝》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讲述建国后的当代史,是近些年少有的尝试处理上世纪50到70年代历史的电视剧。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卧底郑耀先并没有被公开解放,反而以国民党特务的身份继续“潜伏”,帮助公安局抓捕残存在大陆的国民党特务。
不过,这部剧后半段的内容与其说是抓特务的反特故事,不如说更像上世纪80年代的历史伤痕剧。也就是说,郑耀先不只是带着国民党旧警察身份的历史反革命分子,更是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的右派。按照郑耀先的“先知先觉”,他心甘情愿当右派,因为他相信总有平反的那一天。而与他一起受难的还有韩冰,他们像上世纪80年代谢晋拍摄的电影《芙蓉镇》(1986年)一样一起扫大街、一起被革命小将“批斗”,因此,也自然成为患难见真情的“苦命鸳鸯”,正是这份感情支撑着他们活到“文革”结束。不仅如此,剧中还借郑耀先之女周乔的故事来呈现政治运动让出身不好的青年人变得泯灭人性,不仅不认辛苦养育自己的妓女出身的继母,而且当众抽打“反革命”父亲郑耀先。与之相比的是,一直照顾周乔的哥哥高君宝是没有被政治“洗脑”的、有情有义的“正常”青年,尽管他“自愿”走向特务之路,成为忠于“党国”的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风筝》依然延续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用人性、人道来批判革命历史的策略,把那个时代变成好人遭殃、坏人(小人)得道的荒诞年代。受难者郑耀先和韩冰最终如愿以偿得到“平反”,尽管他们很快死去,但他们像上世纪80年代归来的右派英雄一样,是“重放的鲜花”。
总之,《风筝》作为一部剧本扎实、表演精湛的谍战剧、国共剧和当代剧,以地下党郑耀先在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人生际遇为主线,把“有信仰的人”和受难英雄的形象有效拼贴起来,成为当下时代讲述、理解20世纪历史的特殊方式。
举报/反馈

媒介之变

8258获赞 3.9万粉丝
从媒介之变看未来道路
大学教师,孙佳山,影视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