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在做打车,这已经不是新闻,而还有更多的对手也在加入进来,据说,在北京市场,说曹操,曹操专车就到了。
曾经,滴滴合并了快的,然后将优步中国拿下,而易道更是遭遇了乐视尴尬,从此,滴滴应该是高枕无忧的实现了互联网约租车市场的垄断。
事与愿违,当滴滴出行一家独大之后,整个市场不仅没有向着滴滴所向往的方向走,还使得滴滴成为了万众所指,监管部门屡屡出台新政,让滴滴的生存空间一再受到挤压,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其他领域政策限制都遭到网民的口诛笔伐,可对滴滴的重重管制换来的往往是网络上的喝彩。
互联网出行市场的发展毫无疑问是大大方便了中国人的,也是非常适应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趋势,但打车的用户、出租司机、专业司机以及监管部门几乎异口同声的指向滴滴,这状态却十分不正常,值得所有最近两年创业的移动互联网业者深思。
从原理上看,“滴滴打车”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把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完美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实践。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美团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战火烧到了滴滴的大本营,也确实几乎毫无阻碍的赢得了部分人的欢迎。我们很难说美团就可以逆袭成功,因为,在美团攻击滴滴的同时,美团并没有纠正滴滴曾经和正在犯过的错误。
2012年6月6日 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过3个月的准备与司机端的推广,在2012年9月9日正式上线。然后,通过与微信支付的捆绑和优惠,滴滴打车迅速扩张。
但是,即便在与出租车的蜜月期,滴滴也大幅度的突破了行业潜规则,将司机提升到了优势地位,可以名正言顺的加价、拒载以及跨区域运营。当然了,这样的模式因为方便了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业垄断,当时一致被认为是前进的动力,甚至被称为英雄。
不过,在实现了大合并之后,滴滴打车推出大众专车服务,长刀所向,锋刃直指曾经把自己养肥了的传统出租车行业,后来的快车更是将出租行业置于完全对立的地位,由此引发了出行行业的杯葛,继而引发了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滴滴依然将尽快盈利作为首要任务,投资者希望快速获益退出,导致多方合作共赢的模式并没有机会搭建完成。所以,滴滴推专车快车伤害了出租司机和出租公司,忙时加价伤害了普通打车用户,收取“中间”费用也让很多专车司机叫苦不迭,然后引发或者可能引发的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更是让监管部门不得不出手干预,从此,滴滴便陷入了漩涡之中。
正是因为滴滴面临多方面的“不满情绪”,这就给跃跃欲试的其他力量以机会和信心,从而造成了滴滴虽然垄断市场却无法安然高坐的状态,也让滴滴希望转型成为一家出行领域领先的世界科技巨头的目标难以实现。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我们觉得,滴滴应该自我反思的东西很多,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滴滴的步子迈的太快了,虽然流行“快鱼吃慢鱼”,但这样的发展其实是危机四伏的,即便吃掉了对手也很难让自己可以成为可持续的胜利者。如今中国的社会治理越来越成熟,老百姓的互联网意识也逐渐明晰,太快的节奏往往是互联网创业必死的方式。
第二、滴滴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一直坚持与人共赢的共享经济思维,后期更看重自身的变现和利益获得而忽视了生态中非常重要的其他成员利益,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墙倒众人推。如何保持初心,不要被商业利益迷糊了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
第三、滴滴的快速发展是依靠补贴刺激实现的,而这种刺激不可能长期,却养成了非常不好的消费行为,即便后来温水煮青蛙也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将用户的免费(低价)占便宜的使用习惯改变,这种挖坑式的发展会给后续的成长带来深刻的伤痛。
举报/反馈

马继华

22.7万获赞 3.6万粉丝
关注移动互联,醉心数据分析
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