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搜索疾病,一会儿医院电话就打过来问你啥病;
搜个婴儿衣服,紧接着早教机构就来咨询你;
健身买个跑鞋,鞋子还没邮寄到,私教课的信息已经到手机上了。
想想真是可怕,我们的信息已经被泄露的这么彻底了吗?
那我们要回归到原始生活么?不用手机、不上网、不社交、不发照片、不用地图导航……为保护隐私而放弃现代社会的一切便利,你愿意吗?
最近,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谈及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话题时,就表达了自己的焦虑,还炮轰了腾讯。
他说:
做汽车的不开车?有点不可思议吧?
他还说:
呃,这么说,他也不用微信等一系列社交软件喽?
百度最近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江苏省消保委宣布对百度发起公益诉讼。消保委称,“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两款手机APP在消费者安装前,未告知其所获取的各种权限及目的,在未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获取诸如“监听电话、定位、读取短彩信、读取联系人、修改系统设置”等权限。
李书福是名企业家,消保委是半官方的监管机构,他们的发言,不出意外地引发了公众对互联网公司使用隐私权限的担忧。腾讯和百度也分别做了回应。
腾讯回应称,李书福所说“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纯属误解。微信不会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不会将用户的聊天内容用作大数据分析。
百度则表示,旗下手机应用“没有能力,也从来不会”监听用户。百度相关应用获取地理位置、获取短信、通讯录等授权,都是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且都是用户在获取天气信息、登录验证、社交等场景下,首先弹窗提示用户是否授权使用该权限以获得相应服务。
“天天看你的微信”、“监听电话”,确实相当危言耸听。在这方面,专业的技术人员才更有发言权。无码科技创始人、前丁香园CTO冯大辉,就不同意李书福的观点。他指出两点:一是微信用户信息量太大了,二是微信用户信息中的无用信息太多。
也就是说,腾讯很难从“看你的微信”得到什么收益。一个互联网公司,总得考虑投入产出比吧?
所谓的“百度监听”,也是一个道理——更何况无论是苹果系统还是安卓系统,也根本没有江苏消保委所谓的“监听电话”的权限。
但网络隐私问题之所以会让网民风声鹤唳,也的确因为,许多网民经历过一些“神奇”的事件。例如,很多人都经历过,在手机百度上一搜索某类信息,下一秒就接到了相关的推销电话,并且对方还声称是“百度给的你的电话”,并因此归咎给百度。
说起来百度还挺冤的。冯大辉就帮百度正了名。他是这样说的:
他还表示,我们在网络上的查询过程,“中间有好几个环节都会把你的行为透漏给第三方。”一个是运营商层面的 ,另一种是灰黑产的流量劫持。还有,浏览器、输入法、网页、视频…
这才是站在技术的角度,真实地去讲“隐私”问题。
前不久,百度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百度安全团队打击黑产的文章。
百度安全部门帮助警方抓获了一伙盗取隐私的犯罪团伙,其中也为我们讲明了信息泄露的原理:
也就是说,我们在访问网页前,不法分子就已经将恶意代码植入在了网站里。而当我用手机在4G网络下进入网页,哪怕没有输入手机号或者注册登录,也会被窃取信息。最后,我们的信息就被当作资源而卖出去。
百度这锅确实背得挺冤的。由于百度是中国用户获取信息的最大入口,用户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是百度把自己的信息卖了。而其实,无论你是从微信、百度还是其他浏览器访问这个被恶意植入代码的网页,都会被窃取信息,然后接到营销电话。
这种不法行为,需要互联网公司和司法部门的共同打击。而反观我们自己,我们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隐私呢?
这还要先回到刚刚的问题:为保护隐私而放弃现代社会的一切便利,你愿意吗?
比如,像李书福一样不开车,再不济,开车不导航、不开定位;或者,不用社交软件、不发自拍;又或者,不网购、不定外卖?
其实,要享受现代网络社会的便利,确实需要让渡一些权限。也就是在使用APP时经常弹出需要你确认的定位、摄像头、通讯录等权限。
手机定位,是为了你给便捷;调用麦克风功能,是为了让你使用语音输入,解放双手,更快更便捷;关联通讯录,可以让你更快的在社交平台上找到好友沟通……
作为网民,我们需要做的是:
1.真的真的,不要贪便宜,不要想着天上掉馅饼,莫名其妙就中奖。
2.保护好自己的密码、验证码,不要随便给别人。
3.认准官方的认证,不要相信那些野鸡官网和电话。
4.私人的信息不要随便填写、泄露,比如快递、优惠、礼物活动。
5.检查一下自己使用的各个APP的权限,该开的就开,不该开的就收回。
6.一旦发现可疑的行为,如果发现有不法分子在盗取你的信息,都即刻曝光!
举报/反馈

解码Decode

1.2万获赞 3.5万粉丝
深入浅出侃侃科技圈的大事小情
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