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竞争在本质上就是优胜劣汰。强者得以生存和发展,弱者被淘汰和灭亡,这就是竞争的普遍规律。然而,无论竞争的强度如何,因为追求业绩和市场份额带来的压力有多大,还是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产品和市场上来,理性竞争,共同发展。
眼看就要进入新年,手机圈却出了一件让人心寒的事儿。
2017年11月23日凌晨,位于长沙市天心区黄兴广场E区的荣耀手机专卖店遭到恶意打砸、损毁。据了解,涉事的三名嫌疑人为小米公司的员工黄某、龚某及申某,他们三人故意将竞争对手荣耀手机专卖店的门头及周围装饰损坏,涉嫌故意损坏公共财物,被当地公安机关正式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在科技行业出现这种兵戎相见的情况,真是让人尴尬。
事后一些网友分析,也没必要把这个突发性事件上升到两个品牌的层面,更多的是员工的个人行为,况且还是在酒后不理智的情况下。
不过对于这个事件,我想还是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互联网时代的手机界,老板们在社交网络上的隔空喊话早已司空见惯,渠道商们考虑到利益问题各自站队也是稀松平常,但只有当商业竞争激烈到一定程度、背负的业绩压力过大,员工们承受了过重的心理压力时,就可能会采取过激行为,发生这种大家都不愿看见的事件。
在早些年的运营商高校迎新市场,三家运营商的一线员工在高校校园中摆摊设点招揽新生时,也经常会发生各种“文斗”甚至“武斗”,无论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海报大战”,还是背景音乐的“声量大战”,甚至是员工阵型的“武力大战”,都曾让本该和平与共的通信市场不得安生。
但当一切回归平静,这些所作所为似乎又显得太不值得。
在现代文明中,商业竞争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社会形态。商家在产品、渠道、营销、价格等方面不断推新,迎合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最终赢得商业的胜利。
但从其本质来看,这都属于竞争的范畴。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划时代名著《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揭示了竞争的基本法则。
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手机或者别的什么行业,竞争的主题终究要回归到产品适应性的问题上来。是否适配用户的需求、是否适应市场的趋势、是否符合相关方的利益等等。
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认为,竞争的实质就是自由竞争,竞争者寻求超额利润的动力是竞争不断产生的基本原因。竞争者的数量增加会提高竞争的强度。
这一系列结论放在今天看依然颇具说服力。
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国内市场的容量足够大,海外市场的潜力也不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加速了人们“换机”的进程,因此手机厂商们都在卯足了劲儿地在大干快上。
其中,在互联网手机这个领域,绕不开的就是小米和荣耀的王者之争。
无论是双十一、618这样的网购节,还是线上商城的促销活动,两个品牌的互联网手机“一哥”之争总可以在圈内引发不小的议论,尤其是近年来,依托母公司华为的技术研发和品牌力量的加持,年轻的荣耀往往可以出奇制胜,在多次“电商竞赛”中拔得头筹。从销量和销售额来看,荣耀已经超越小米坐上了互联网手机的头把交椅。
现在,线上这把战火正在向线下蔓延。
自从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后,很多品牌厂商都开始大规模布局线下渠道。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其他二三线城市,即便是在区县,只要是商业繁华区域,都可以看到随处可见的各大手机品牌卖场。
坦率地讲,在这方面无论是荣耀还是小米的行动都有些迟缓,如果不是因为品牌的知晓度,很难想象互联网手机品牌在线下实体渠道力量的微弱程度。
然而,商业就是商业。实体渠道仍然占据着手机销售的重要一极,特别是与运营商的合作必不可少的一环。见微知著,这次小小的“砸店”风波背后折射的正是手机厂牌对于抢占线下渠道的焦虑。
不过在我看来,其实渠道也只是整个营销过程的中间环节,想要赢得市场的认可,还是应当回归到商业竞争的本质上。在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在体验上不断创造惊喜,在品牌上不断赋予文化,在渠道上不断丰富壮大,做好自己才是赢的前提。
竞争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发挥着激励和淘汰两种作用。作为淘汰机制,它使失败者失去竞争目标,甚至误入歧途。厂商们应当记住的是,当手段超越目的本身,那就是应该反思的时刻。
年轻人犯错只要及时悔改就好。如果是企业昏了头,那么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极其惨重的。
事件过后,荣耀手机的官方微博上表示:“我们非常痛心地看到几个年轻人漠视法律和损害商家财产而受到处罚,但底线是不能践踏的。我们呼吁商业和职业道德的回归,企业更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典范。荣耀不畏竞争,靠产品和服务赢得年轻人,诚信和正直绝不应成为这个社会的稀缺品。”
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该有的态度和度量。市场经济的规律早就证明了,正是在竞争的这种获胜奖赏的刺激和失败淘汰的压力下,才迫使社会成员不断进取、奋力向前、超越他人,从而最终融汇成社会进步的巨大洪流。
然而,必须记住的是竞争只是手段,千万不要因为手段本身而忘记了竞争原则。企业不能过分的因为追求业绩而施压员工和运营商,以免下面的人被业绩压力冲昏头脑做出一些过激的竞争行为。还记得若干年前在互联网上那场3Q大战吗?我们不愿看到第二次这样的“闹剧”重演。回归商业,理性竞争,如此才能让行业、让企业得到良性发展。
举报/反馈

顾嘉

635获赞 9781粉丝
故事书创始人,公众号:故事书 | GFM1983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