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亲子园虐童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未远去,涟漪效应下,社交媒体上仍在不断曝出类似事件,自11月8日开始,半个月曝光6起,令人触目惊心。
注:清博舆情根据新闻报道整理
网络曝光的虐童形式,主要包括语言暴力、冷暴力、罚站、扯耳朵、扇耳光等,更令人诧异的是,部分幼儿园甚至出现了针扎、用胶带封嘴等残酷行为,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受到如此对待,令人痛心不已。
大量虐童案的出现,或是教育资源贫富分化加剧下的冰山一角。当今社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已经扩散到了幼教领域,加之贫富差距的扩大,幼教资源也日益两极分化。
如部分中低端民办幼师的薪资很低,幼师多不是专业出身,不具备相关资质,难以保证综合素质,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缺乏职业认同感。而一些高端幼儿园景象则完全不同,不仅对幼师的要求较高,需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有的还会聘请外教实施双语教育,硬件设施也一流,但收费很高,普通家庭往往望而却步。
大量虐童案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证明现如今虐童现象之普遍,网所曝光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媒体审判是一阵风,留给父母的,仍然是无力感。任何负面事件在社交媒体上闹大之后,都会引发舆论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热度过后,谁又会记得呢!媒体审判就像一阵风,最终留给父母的,仍然是深深的无力感。
无力的原因在于,第一,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如何避免孩子受此灾祸?第二,发生了能怎样?涉事人员道歉开除?园区赔偿罚款?幼儿园停办?但是,孩子受到的伤害呢?开除、罢免似乎可以解气,但是每个家长那种揪心悔恨,以及虐待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及阴影呢?怎么消除?这种伤害、阴影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怎样的影响?是预料不到的。
有心理学专家表示,孩子在7岁以前形成基本人格,这期间如果被虐待,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安全感,也许会让他们变得懦弱,讨好,也可能会变得暴戾,更严重的,可能会人格分裂、自闭、抑郁,甚至自杀。
而每一次虐童案发生后,都会掀起一阵“网络狂欢”,网民嘶吼、谩骂、谴责涉事人员,恨不得手撕肇事者,但每一次的嘶吼、转发之后呢?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幼儿园,原本是最单纯美好的地方,而现在呢?长期大量曝出的虐童案,不仅给家长造成心理阴影,更抹黑了整个幼师行业,造成所有网民对幼师的不信任。
对此,部分网民纷纷提出改进建议及呼吁出台相应的管理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呼吁提高幼师准入门槛,相应的提高工资待遇。携程亲子园虐童案曝光后,新京报记者经调查发现,多个亲子机构在招聘时并未要求持证上岗,无工作经验、无资格证的也可以接受,有教师资格证优先录取。
较低的准入门槛,导致大量不专业,不负责任、毫无素质的人成为幼师,加上薪资较低,导致部分幼师将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幼儿身上,因此,呼吁提高幼师准入门槛,并相应提高幼师的工资待遇,希望能从源头上减少虐童案的发生。
二: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多年来,学前教育一直没有纳入政府的义务教育范畴,但学龄前儿童入学问题也是事关民生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当前幼教行业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师体罚虐童等乱象,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有所作为,加强监管。
政府对幼儿园的监管可以有多方面,如严格办园审批,办园面积、教师资格等软硬件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建园;对从业人员的严格审查和考核;对孩子在园的衣食住行和游戏进行有效监控和抽检;对有虐童行为的涉事教师零容忍等。只有加强监管,才能保障幼教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三:增设“虐童罪”,进行法律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刑法没有独立的“虐童罪”,其在保护力度和对虐待儿童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违法人员的震慑力度上都会有所影响。而近年来不断增多的虐童事件引起了针对虐待儿童立法的呼声。
许多人认为《刑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虐童的立法过于单薄,而且不成系统,对儿童的保护力度不够,因此呼吁设立专门的虐待儿童罪,希望能有更强大的法律保护孩子们。有网民认为只有增设“虐童罪”并加重处罚,同时对于其定义和概念都要更加精准,才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杜绝虐童行为的发生。
四:不要过早的将一个没有自理能力,无法沟通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从多次曝光的虐童案不难发现,类似的事件大多发生在低龄幼儿身上,尤其是一两岁,还无法准确表达观点的孩子身上,孩子太小,挨打了只知道哭,即便受到了侵害,也无法跟父母讲述。
且生活无法自理,往往会在集体中跟不上,这样也更容易成为施暴者的对象,有网民呼吁,若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孩子在三岁前,最好自己带,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爸爸妈妈的爱与呵护。
五:如果没有办法照顾孩子,也请尽早为孩子做好应对危险的准备。安全保护意识是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第一堂人生课,如不要摸插座、热水瓶,不要在高处蹦跳、打架等,除了这些简单的准备之外,还应该训练孩子如何准确表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告诉父母自己的感受及遭遇等等,类似的安全教育更不应被忽视。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虐童刺目无比,但个案决不能让整个幼师团队背锅。幼师并不容易干,很多老师是靠爱心良知和职业素养在拼。幼师遴选机制、职业图景、监管层级、收入待遇急需转型升级,这样才让幼师们有更多的耐心与素质,为孩子赢得幸福的童年。”
举报/反馈

清博大数据

3564获赞 1133粉丝
大数据生态系统的智能服务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