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华商君
24年前,几个平均年龄30来岁,最小才24岁的年轻人,决心创建一番不凡的事业。如今,当年几乎一穷二白的他们交出的答卷是:一家年营收超过6000亿,在世界500强排名第170位的全球化跨国公司。
成绩是怎么创造的?
【敢借钱,会借钱,能借到钱】
敢借钱,会借钱,能借到钱,是海航快速发展的成功要素之一。
24年前,当陈峰和小伙伴们筹备创立海南航空时,他们面临的第一大困难就是没钱,他们想出的第一个解决困难的办法就是借钱。
起步之初,海南省政府想尽办法才给硬挤出一点资金,但完全完全不够创办一家航空公司。千辛万苦中,陈峰和伙伴们到处找钱,四处碰壁。
用了3年时间,他们才终于找到愿意入股的人,也说服政府股改,募集到2.5亿元资金,将海航变为国内首家股份制航空公司。
用这2.5亿元为信用担保,海航再经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向银行贷款6亿,这才买了2架波音737,然后飞机再担保,再买飞机。
海航壮大期间,航空业强震不断,这又逼得陈峰们不断再借钱,再融资。因为,只有快速做大做强才能在行业变局中保持主动,要快速做大做强首先需要钱。
那期间,国家民航总局直属的十家航空公司被合并为国航、南航、东航三大集团。重组期间,一系列地方航空公司被吞并。
为了保住海航这个命根,陈峰只得继续冲,大举融资扩张飞机、开拓航线、兼并企业,将海航从偏安一隅的岛内企业发展成全国性航空公司。
“扩张保命”刚告段落,“911”“非典”纷沓至来,航空业集体大亏,为了基业长青,陈峰们只得再放手一搏,提出“一主两翼”战略:做大航空运输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与主业相关的酒店、地产、旅游和金融业务。
从此,海航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并趁国际金融海啸,欧美资产贬值的有利时机,积极围绕上下游进行海外收购、扩张,最终从单一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成为囊括航空、酒店、旅游、地产、商品零售、金融、物流、船舶制造、生态科技等多业态大型企业集团。
至今,海航的业务版图从海南岛一直铺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总资产快速扩充到逾万亿元,并从2015年起连续3年荣膺《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排名已从2015年的464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170位。
而这一路上,借钱和融资始终是海航的主题词之一。
对此,有人质疑海航为什么要高负债发展?
了解海航的人的回答是,发展企业必须学会借钱,能借更多的钱才能办更大的事,商业竞争不进则退,不借钱先做起来,就会失去做起来的机会,最终失去自己。甚至强调,敢借钱,会借钱,是企业经营的一种重要能力。
而海航能借到钱,甚至风声鹤唳之际还能几百亿几百亿的借,是因为海航懂得如何借钱,并且能够用好借来的钱——
在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可以找华尔街拿钱时,海航就已经与华尔街顶级投资人和标准普尔等世界级水准并肩前行。在海航的借款人中,不仅有中国各大金融机构,也有JP摩根等国际财团。
最重要的是,海航能够用好借来的钱,创造更大价值,让债主们放心。
【能办事,能办大事,能为国家办事】
雄心壮志,执行力强,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坚定地向目标冲,这是所有跟海航接触过的人对海航最大的印象。
海航创立时,创始团队平均年龄30来岁,最小的谭向东,如今的海航总裁才24岁。今天,万亿级的海航董事局,最年轻的董事才35岁。
这也让海航被称为是“年轻人的天下。”
无论是会借钱的大融资、大并购、大扩张,还是能够打破条条框框,以年轻人的朝气、活力甚至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坚定地向目标冲,这都得益于海航从早年的融资开始就打破了国有企业的机制。
是这些让它得以打破传统国有体制的约束,调动起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以企业家精神和主人翁精神,不断以市场为导向,往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方向前行。也是这些让它得以在航空业兼并潮中保住命根,在航空业的整体萧条中冲向多元化,并化金融海啸的“危”为自己扩张的“机”,构筑起全球化产业版图。
而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让海航成为能办事,能办大事,从为公司办事到为社会,为国家办事的人,这是它从一个地方小公司成为全球化龙头的关键。
如今的海航集团已是一家真正的全球化龙头公司。
2011年,海航境外收入、境外资产、境外员工三个指标分别是8%、14%和13%,而到2016年底,海航集团的整体营收突破6000亿大关,其海外营收比例已经高达65%,企业员工人数超过41万人,海外人数超过70%。只有总资产一项,海外比例低于50%,为39%。
海航最善于办的事,便是借助资本发展产业,通过产业服务国家和社会。
大举资本动作让陈峰被称为资本高手,但他并不认同。他说自己只是充分运用了资本市场来支持实业的发展。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评价,海航是借助金融手段来经营实业,金融是工具,实业是结果。
打开海航的记事本,其收购都是围绕核心产业的上下游展开,从航空到航空相关业务,再到物流、酒店、旅游、地产、制造乃至金融及服务,它收回来的都是实实在在,而且可以产生上下游协同整合效应的业务。这是海航飞速扩张但根基扎实的关键,也是金融机构敢借钱,国家支持它海外扩张的关键。
从冲刺世界500强开始,海航的收购就已经变成立足自身实际与产业蓝图,着眼全球市场、资源的“点石成金”般的产业提升与整合。
它通过收购用整个集团的品牌、资源和经验去对收购标的赋能,进而提升收购标的的发展格局和运营效率,进而走上既通过收购进一步放大自己的品牌、资源和经验价值,又通过被放大的品牌、资源和经验价值去再收购,然后不断以1+1>  2的趋势滚雪球般地扩张。
海航的发展还有一个显著特征:紧跟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趋势,通过自己的发展,为社会,为国家办事,办大事。其不断的海外收购便是显著的例子。
海航的收购不但有助海航的业务战略落地,同时也为国家战略落地贡献力量。最近几年紧密围绕“一带一路”的布局就是个典型,这也让它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建设者和参与者。
这还让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发展机遇成为海航真正的大后台、大方向,成为护航它发展的最大保障。在海外收购风波四起之际,有媒体采访集团总裁谭向东,海航海外收购资金是否会受到威胁?
谭向东一脸轻松地回答:“我们的投资活动仍然是获得政府支持的。中国有‘一带一路’的倡议,只要资金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政府就会支持。”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航线网络的布局十分重要。海航于是把握关键通道、重要节点的战略机遇,以航空为先导,持续完善国际航线网络,推动产业与资本的国际拓展与合作空间,为国家“一带一路”铺路、搭桥,担当垫脚石,构筑桥头堡。
目前,海航旗下航空公司已新开辟了飞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地区国际航线65条,并投资组建了加纳AWA航空、收购上市新加坡物流供应商CWT、并购Swissport公司、入伙中东欧基金等。
其中,光是收购CWT,海航就一举获得了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不但实现物流产业链、大宗商品贸易的全球战略布局,也大大强化了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四流的掌控,构建出开放、共享的物流生态圈。该案例还与丝路基金、中石油、中广核等被评为“一带一路十大投资并购案例”。
也因为收来的都是实实在在,而且能通过集团赋能提升运营效率的业务,这些年,海航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负债率却不断下降。
自2010年以来,海航的负债率已实现“七连降”,截至2016年年底,进入万亿级企业梯队的海航,其资产负债率已降至59.5%左右,而2015年底,这个数字还是75.46%。
也是依托这样扎实的基础,海航能够与时代并进,不断发展向前。
10月17日,海航聚合海内外布局积累的大量优秀实体资源,在京宣布全面战略转型,以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最新变化。
新战略发布会上,海航发布了数字化新旅游平台HiApp,提出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把科技、投资、金融、服务等业务融为一体,打造国际领先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全面满足人的位移需求的新目标。
新战略发布会上,海航发布了数字化新旅游平台HiApp,提出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把科技、投资、金融、服务等业务融为一体,打造国际领先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全面满足人的位移需求的新目标。
陈峰则表示,海航集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在国际舞台,布局全产业链,践行社会责任,展现东方之美。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举报/反馈

华商韬略

629万获赞 61.8万粉丝
聚焦标杆与热点、解构趋势与韬略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华商韬略(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