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已经缺少不了共享,不过只有部分是刚需。以共享为名的家居租赁平台的商业模式能够得到延续吗?小行业成“大话题”?共享家居究竟有没有市场突破口?一场以“共享家居”为核心的伪命题之辨正在上演。
文/周慧婷 亿欧专栏作者
“月租家具不超过200元”、“以租金抵扣家居产品折旧费”、“随时用随时退”、“用少量的租金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在2017年,一个以共享为名的“新型业态”突然间闯入了创投圈,引起了行业人士的多番关注,它就是“共享家居”,而文章开头提到的恰恰就是业内不同家具租赁平台打出的宣传口号。
小行业成“大话题”?共享家居究竟有没有市场突破口?
在家居共享领域,最早涌现的产品并不是什么“共享家居”平台,而是在校园、工厂、大型酒店、园区等地方推广开来的“共享洗衣机”项目。这一业态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诸多质疑。
这种“共享洗衣”模式的特点在于,用户只需通过手机,就能完成预约、支付等一系列流程,但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家电行业进入“共享经济”圈是受巨大利益而驱动的。
相关数据显示,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预计会占据中国GDP的10%左右。
根据亿欧前段时间的统计数据显示, 分享经济/共享经济领域内已经诞生了170家以上的公司 ,这股浪潮席卷力度之大令人无法估量,而这股共享春风也刮向了家居领域。
据亿欧统计,目前国内主打“共享家居”旗号的家居平台共有7家,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很快得到了行业的热切关注 ,融资消息、行业分析等报道不断。从今年6月份起,多家媒体围绕该生态展开不同角度的分析,行业论断也从一开始的“质疑声不断”转变成对商业模式、发展前景的探讨,但却少有文章对这股热浪兴起的原因展开分析。
存量房市场火热、房东需求旺盛、行业痛点频生,诱发“共享家居”的崛起
一个行业兴起或衰落的原因,必然与政策的支持或抵制、市场的需求有关。共享家居模式的兴起就是如此。 近两年来, “开发商转型做公寓” “租赁崛起”、“购租并举”住房制度等在房产行业引起了激烈讨论。
1、“购租并举”有关政策的出台,促进租房配套服务业的发展
首先,存量房市场的政策利好带动了租赁市场的崛起。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房价高价、房地产泡沫越滚越大的背景下,租赁市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入局者,比如开发商、大型酒店、园区运营商等等。
其次,租赁市场的崛起带动了租房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千篇一律的装修风格、一成不变的传统公寓式居住环境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与升级的服务需求,这不仅仅体现在公寓的社区运营等细节方面,更体现在家居装饰及配套设施的布置上。
2、以微薄的租金抵扣高昂的家具产品折旧费,B端用户市场需求旺盛
在共享家居行业,不少公司都以“互联网家具租赁平台”、“家居家电租赁服务商”等类别自居。在一次约聊中,享租家居CEO徐倩告诉亿欧,家具产品的“共享”以及租赁模式能够解决B端以及C端客户的刚性需求。
“在北京,80%的人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时长不超过2年,但出租屋简陋的家居环境与用户的个性化居住需求并不匹配,”徐倩告诉亿欧,“家具想换新又嫌贵,这是C端用户的居住痛点。”
享租家居是一家在2017年成立的共享家居企业,它以“家居家电租赁服务商”自居,在上述7家企业当中属于一家较年轻化的创业公司,CEO徐倩曾拥有多年房地产行业的运营管理背景,此次切入家居市场也与此前在房地产开发以及公寓行业的长期积淀有关。
“但C端消费者并不是我们的核心用户,”徐倩说,“实际上,家居租赁模式的核心消费者是长租公寓的运营商、拥有较多房源的个人二房东以及部分精装修小户型业主。”
便捷、省心、便宜是B端企业选择“共享家具”模式的重要原因。在一线城市,公寓运营者拿到一间公寓的费用动不动就上千元,2000元以上的拿房费用并不少见,如果在北京,这样的单月拿房费用在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好地段。
3、共享家居表面上很难走通,实际上却能解决行业痛点
在非行业人士看来,家具用品的购买费用并不高,家居租赁的模式似乎很难走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有从业者反映,家居环境中的家具配置是房东拿房后硬装费用的1.5倍,如果房东端或公寓运营商每次在拿房后都直接购买新的家具、或对家具进行二次翻新的话,都不异于重新拿出一笔不小的固定成本。仔细想想,为月租金2000-3000元的房子一次性购齐1万-2万元的配套家具,划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可能有人会认为,如果购买便宜点的家具其实就不用费这么多钱。但无论是花多少钱购买新家具,一旦这笔钱花出去了,都将变成B端业主或运营商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意味着随着家具逐渐由新转旧,这笔钱也就成了房东端投入的沉没成本。
相反,如果B端用户通过租赁家具的方式,则可以省去一次性支付家具全款的大额花销,同时也能把省下这笔资金重新投入到新一轮的拿房当中,被耗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也就替换成了较低的运营成本,听起来不失为一件划算的生意。
另一方面,以家具租赁为主的“共享家居”平台具有整合家具资源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家具用品设计、整合、搭配等基础,既能够为B端客户提供各项家具单品,同时也能解决家具用品的配送和安装等问题,这一点恰好能够满足B端客户拿房后家具换新的刚性需求。
不过,共享家居平台固然存在刚性的市场需求,但这改变不了其“非闲置资源出租”、“名为共享实为租赁”的行业本质,而这一点备受行业人士的诟病,也引起了诸多质疑。
给共享家居判个缓刑:模式重、非刚需,只会变成to B端的生意
正如多位从业人士向亿欧表述的一样,共享家居平台确实存在一定的商业价值,但在美好的商业构想当中,有几处地方似乎不太立得住脚。
首先,从服务内容上看,共享家居就是一门表面为“伪共享”、实质上是“真租赁”的生意。对于大多数共享家居平台来说,它们的出发点并不是将市面上原本就存在的“闲置资源”进行整合,而是通过购买新家具,变相地创造闲置资源,以完成to B端客户的交易逻辑。
其次,这种模式非常地重,而且租金较为低廉,导致盈利周期过长。要想购买多件大件家具,其成本并不低,但它们的租赁费用却很低。
以享租家居为例,它的客户主要是楼盘开发商精装修小户型的业主、B端公寓运营商或个人二房东,在经过风险评估之后,会以押三付一的形式将家具出租给客户,自己来承担固定资产折旧费。
当问到一个月的家具租赁费大概要多少时,徐倩告诉亿欧,如果一室一厅不含家电的话约为200元/月。如果只要床、衣柜、沙发、桌椅、软装等基础家居用品的话,每个月大概花100多块就能租到。
如此一来,共享家居平台端要想盈利的话,只能不断增加合作的公寓平台或个人二房东,唯有这样才能通过跟家具厂家压低商品价格,从而获得更大的溢价空间。这条路对于处在发展初期的共享家居平台来说,则显得过于漫长,在这个过程中,风险的不可控性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加大。
第三,“共享家居”真的是C端用户的刚需吗?虽然有不少平台声称自己的客户是C端消费群体,但是静下来仔细想一想,精准的C端消费群体数量足够多吗?
消费升级大潮来袭,出于对80后、90后升级后的居住需求的洞察,不少青年公寓已经提前将整体家居环境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以简洁、美观或个性化的居住环境吸引用户,同时每套公寓内都已经包含了配套的整体家具。
如果你住的是其他房源,在现实环境中,绝大多数房间内原本就包含配套家具,甚至部分房源还带有齐全的家电,房东一般更乐于将家具所附带的成本加在租客每月要上交的租金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一线城市,有时候不是消费者没有意愿租赁家具,而是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享受租赁家具和家电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感。但是,这一点往往被很多共享家居创业者所忽略了。
一位同样关注共享经济的朋友跟我说过,生活中已经缺少不了共享,不过只有部分是刚需。这其实也是 亿欧在上周进行“共享经济”领域深度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共享家居恰恰就是一个不存在C端刚需市场的业态。从长远上看,它注定只能成为打着“伪共享”旗号的to B生意,所谓的“共享”并没有带来闲置资源的释放与运用,仅仅只是让消费者共同使用某一类产品而已。 从这一点来看,当下火热的“共享单车”、“共享KTV”、“共享按摩椅”无一不是走的同一种套路。
在此,我们并不是想给分享经济或是共享经济泼冷水,毕竟政策的鼓励、爆发性增长的市场需求也不是假的,我们只是想给共享家居判一个“缓刑”。原因在于,不存在C端刚性需求的商业模式固然能成长为一种稳妥的消费业态,却很难拥有真正的市场突破口。
我们认为,真正的“共享经济”业态是经得起时间和商业的双重考验的,而那些只是追逐风口的“共享模式”,也早该脱下那一层“伪共享”的商业外衣了。12月14日,亿欧公司将在中国大饭店举办“ 2017亿欧创新者年会之分享经济专场分论坛 ”,一起来现场见证谁才是“真共享”的标榜?谁又将被剥去“伪共享”的外衣? (长按底图二维码可了解详情)
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
热文
小蓝单车北京总部人去楼空,拖欠供应商近2亿,说好的争做京城No.1呢?
上书李彦宏后又致信张旭豪,百度外卖代理商安置问题持续发酵
对话共享单车离职员工:押金不退是作孽
阿里当初不去清华招人的真正原因
双11黑产狂欢:数十万撸货大军,薅一天够吃一年
举报/反馈

亿欧网

63.4万获赞 12.3万粉丝
更多优质行业资讯请访问亿欧网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亿欧网官方账号,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