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恐袭题材的电影,一经推出一般都会收到两种反应,一部分人觉得不应该再揭伤疤,另一部分人觉得应该理智面对,但不管大家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抗拒或是接受此类电影,他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恐怖事件的始末包括背后的伤痛和努力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电影《恐袭波士顿》既不是一部像曾经的《911》那样的纪录片,也不是《白宫陷落》那样充满娱乐元素和毁灭主义想象力的作品,它用理智克制的镜头冷静的再现了这个发生在2013年波士顿的恐怖袭击事件,从而带给人一种警醒和深思。
电影的前半段用类似于伪纪录的方式交代了恐袭爆发的过程,再现了新闻中,马拉松赛场上的爆炸场景,巨响之后硝烟弥漫,硝烟散去便如末世。大部分人其实都还没来得及反应,醒来之后看到的就像是一场噩梦,分线索叙事也真实纪录了人的不同状态。导演的镜头虽然不加掩饰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克制,大量的血腥场景并没有,但从那些瓦砾、斑驳的血迹、没有知觉的肢体特写中也能让观众深切体会到那时那刻,身处袭击事件中的那些无辜生命的脆弱。
影片从一个普通的波士顿探员为视角和切入点,以当事人的亲身经历来传递给观众一种很直观的体验,看后让人不寒而栗。马克·沃尔伯格扮演的探员普普通通,不愿服从警署的那些教条主义却也嫉恶如仇,没有什么惊天的大本领遇到突发事件却也能第一个向前冲。虽然特殊职业赋予了他一种使命感,但他的表现出来的状态却能代表着大部分普通人的心态,那就是对恐怖袭击深恶痛绝。所以这个平时吊郎当的警察用他对当地了若指掌环境及经验最后成了整个事件中的最大的英雄。
电影意在展现恐袭事件中的那些无名英雄,和一些无私提供帮助的人。就是说当一场灾难降临的时候,不管是当局者还是旁观者都无法置身事外,当许多人无知的去谴责官方无能、媒体无良,并对受害者去报以毫无价值可言的同情的时候,背后还有许多人在背负着各种压力去解决问题。去谴责一个人很容易,真正能提供帮助才叫难。我们都需要在灾难面前变得更理智些,不然有一天真的会后悔。
电影的后半部分节奏非常紧凑,观众能看到一个城市遭到恐袭后的应激反应速度。从事件被定性为恐怖袭击事件,到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和调查基地,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锁定目标也非常迅速。多条线索汇聚到了一起,影片的动作戏都集中在后半部分对恐袭罪犯的追逃中,马克·沃尔伯格扮演的波士顿警探拖着残腿与罪犯周旋的戏份也加大了该片作为一部警匪动作片的商业属性,两名罪犯的逃跑路径也做了许多戏剧化的处理。
距离波士顿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过去四年了,绝大多人都已经淡忘,就跟淡忘曾经的911,淡忘加州枪击案一样。尽管这部电影题材敏感,但相信观众已经可以带着理智的思维去看这部相当真实的电影。
举报/反馈

电影哔哔哔

5734获赞 163粉丝
潮流影人聚集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