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今年对联想来说是一个高层变换,迭代的一年。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曾在微博表示,联想中国区将重组为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集团(PCSD)和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刘军回归联想,担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PCSD业务。童夫尧将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DCG中国的端到端业务,以及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业务中心。此举也被喻为联想的又一次起航,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联想的变化也是一种迎合。
联想“再起航”,老将弥坚是关键
刘军回归,刘军、童夫尧两员大将分别领导中国区的PCSD、DCG业务,这背后透露出联想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正如杨元庆在内部邮件中提到的,中国区在联想整体业务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坚强的中流砥柱。而且中国是新一代智能设备发展变化最快的市场,全球创新中心正在逐步向中国倾斜,在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老将的回归与赋予重任,既有核心PC业务企稳的需要,更是数据中心业务蓄势腾飞的基础,预示着联想要深挖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未来将把核心战略在中国强有力的推进、落地。
众所周知,联想的起步就是在中国市场,当初蛇吞象拿下IBM PC业务,包括后来的接连出击,进入到服务器市场,真正的立足点还是中国市场,虽然联想的全球化战略也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和发扬,不过中国市场还是联想的根据地,在PC市场获得全球第一的位置也是因为有牢固的中国市场做基础。如今联想再起航,重新挖掘中国市场的潜力,也是在一度时间的困顿之后的明确之举。而刘军的回归,也是来自联想大家庭的召唤。据传,刘军的回归,是杨元庆亲自去谈,谈了好几轮。而刘军早前也曾对外表示,如果联想有需要,他愿意回来。据悉,5月15日晚23时许,刘军发微博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并配上联想当年决定开展国际化的老照片,似在追忆在联想的奋斗时光。几分钟后,杨元庆转发该微博,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很显然,这也可以看作是联想的一次新起航。
杨元庆曾在微博中表示,相信通过这次调整,两支独立的业务团队能充分把握PCSD和DCG在中国的市场机遇,让中国区率先实现业务转型与变革,并成为新业务模式的先行军。刘军是联想曾经“十八棵青松”之一。1993年清华毕业后就进入联想,任质控中心评测部工程师;1994年杨元庆成立微机事业部,刘军出任微机事业部技术部评测处经理,10月出任微机事业部技术部总经理,成为当时联想最年轻的总经理。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刘军担纲联想电脑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兼台式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带领联想台式PC业务取得亚太市场第一,进入世界十强。2006年,刘军短暂离开联想。2013年1月,联想集团划分为两大业务集团,分别由刘军和Peter Hortensius领军。2015年6月,联想发布声明,宣布刘军将不再担任移动业务集团总裁以及摩托罗拉管理委员会主席职务等职务。同年9月,联想正式宣布刘军离职。时隔一年多,刘军再度回归联想。
联想求变,两种驱动
联想“架构”调整以及新的“人事”变动,杨元庆曾发内部信表示,中国区在公司整体业务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既是联想全球化的大本营,公司的现金牛,又是新业务的孵化器,新模式探索的急先锋,更是联想文化和价值观的源头,其发展对整个联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过去两年,在不断加剧的竞争下,中国区牢牢捍卫着PC业务的领导地位和强劲盈利能力,为全球PC业务在增长和利润间达到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数据中心业务领域,中国区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清晰的业务模式,成为全球数据中心业务的主力军。同时,中国区还积极探索,孵化了不少新业务。对于公司全球的布局而言,中国区一直是坚强的中流砥柱。
不过,杨元庆也表示,PC不再只是传统的个人电脑,而是向新PC,即个人计算设备+个人云(Personal Computing + Personal Cloud),乃至进一步向个性化计算设备+个性化云(Personalized Computing + Personalized Cloud)延伸。而中国是新一代智能设备发展变化最快的市场,并且全球创新中心也逐渐在向中国倾斜,在这里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杨元庆也表示,PCSD业务和DCG业务在中国都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同时各自又都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深耕挖掘和开拓创新。因此联想才要求变,建立新的“架构”模式。显然联想也一直在反思,在寻求着变化以便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在原有PC业务的优势下,如何拓展自己的业务模式,进而带来新的发展驱动都是联想在思考的课题。
众所周知,刘军曾经是PC行业出类拔萃的领导者。刘军的战略视野、端到端丰富的经验,以及对PC行业的洞察,对于带领中国区PCSD业务开拓新模式,实现新突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也毋庸置疑,毕竟联想在PC市场的能力还是非常卓越的,不过在手机业务方面,包括个人云方面,联想面临的竞争压力颇大,这一点可以看到国内手机市场的争夺就能窥得一斑。当然,因为联想有MOTO作为依托,在海外市场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但在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下,联想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尤其是面对华为、OV、小米等强劲的对手,联想在移动战略上还需要继续突围。这也是刘军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今联想的策略就是把PCSD和DCG的两轮驱动起来。
相对于刘军,童夫尧肩上的担子也不轻。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超越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直接带来的就是服务器、存储、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商机和发展迭代机会,联想此次架构调整属于提前布局,数据中心业务未来的成长让人期待,不过这里的变数也颇大,对于童夫尧来说,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颇大,需要充分发挥联想的综合优势,发力数据中心业务。
联想的策略支撑还是中国市场
在移动市场,其实联想一度的发展也非常强悍,去年,联想成为印度第二大手机厂商,而在巴西、俄罗斯、印度,联想的市场份额也都成为第二。不过,在中国市场,联想手机的表现并不理想,一度时间想让MOTO重回中国市场,但回归之旅并不平坦。有人也曾表示,如果联想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做不起来”,那么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迟早会失去,“如果在中国活不下来,在印度也会被赶出去,在所有的地方都会被赶出去,因为竞争都会变得激烈。”
杨元庆也承认联想移动需要在国内站稳脚跟,这与联想未来相关。在联想的规划中,未来转型方式是“设备+云”,这个设备不仅包括PC,更重要的是移动端的设备,比如手机和智能终端,而如果设备撑不起来,“设备+云”的战略也会成为空谈。这也是这次人事变动和架构调整的关键所在,很显然联想依托中国市场的决心还是非常坚决的,也需要中国市场撑起联想未来的“设备+云”战略部署。刘军回归,并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PCSD业务,寄托着联想对PC业务守成、进取的期待。
杨元庆曾多次强调,通过业务模式和组织模式的变革,来匹配战略的要求。针对PCSD业务和DCG业务在客户对象、销售能力和销售模式上的差异性,联想新架构调整可以更专注地服务客户,更快速地响应市场。或许这也是联想的一次新的发展谋划,对于未来联想的意义依旧是重大的。联想描绘出新PC的蓝图,依托两种模式驱动,首先立足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市场的增长闸门,才能把相关的模式复制到更多的市场,尤其是对终端设备的依托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而联想本身的渠道优势,技术储备,政府人脉等都是可以依仗的重点,在技术求变的过程中,找准市场的脉动,重新杀出一条血路,对于联想来说,也是必须要打的一场攻坚战。
举报/反馈

小刀马

20.9万获赞 4.6万粉丝
IT观察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