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Link与三小故事
最近两年,物联网的世界正在发生着悄悄地,但是重要的变化。
阿里云Link品牌及物联网平台发布是物联网领域的重要事件,2017年10月12日,阿里云于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宣布正式发布Link物联网平台,未来将借助阿里云在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使物联网具备智能而成为智联网。
这是一件大事,但是还有三个小故事更能让我们理解风起于萍之末。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无锡鸿山的市政管理者们身上,他们目前可以站在屏幕面前了解脚下3.6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发生的变化了。
这是因为,在阿里云的协助下,无锡鸿山已经部署了22万个传感器,覆盖了地下的管井、水网,地面的土壤、交通数据,空中的大气数据,物理世界的鸿山第一次实现了在数字世界的镜像投影。
通过与阿里云的合作,无锡鸿山的飞凤物联网平台一期已经交付,该平台将承担城市管理运营的各个方面,它将是无锡鸿山管理者们的“智能助手”。
第二个故事发生一位传统行业企业家身上,地点在杭州。这位印刷厂老板使用阿里云Link提供了一套加装了传感器的系统,解决了一直以来或者是处女座的员工经常更换还未到磨损程度的昂贵刀片,或者是不愿意浪费时间的员工直到出现不合格印刷品返工才更换刀片的管理之痛。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互联网行业饿了么公司的外卖快递员和餐馆的厨师身上。厨房的厨师可以在做完菜之后,按下由阿里云Link研发的一个物联网Button外呼外卖快递员来取菜,用物联网设备改变了做菜、取菜的业务流程,提高了厨师和快递员的沟通连接效率,同时饿了么通过这个Button完成了菜品、厨师、快递员精准、透明、实时数字化管理。
这三个故事联系起来前因是阿里巴巴加速在物联网布局,背后则是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飞速进步,数据成为生产资料。
那么为何阿里巴巴选择物联网(IoT),这个巨头又将在IoT领域承担什么角色,未来将会是阿里巴巴的新太平洋吗?
物联网正在加速新的认知革命
人类简史的作者认为认知革命是智人在演化中胜出的关键,非洲智人认知革命的结果是智人战胜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成为主导自然界的万物之灵,而认知升级则直接促进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当前,业内的共识之一是,新一轮认知升级的关键节点或许已经到来,显著性的迹象有两个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智能靠近;云计算、大数据、使得数据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物联网的使命之一则是促进人类认知的升级,因为万物互联的结果就是数据成为基本生产资料,每个物在数字世界都有一个数字化镜像,两个平行而互动的世界将会指数级的提升人类的认知能力,改变人类的认知结构。
但是物联网的爆发依然面临四座大山
主流商业公司、主流科技巨头都毫无分歧的认为物联网处在爆发的前夜。Gartner预计, 到2020年将有208亿物联网设备,届时物联网将无处不在。
但是物联网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当前依然存在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因素,阿里巴巴IoT事业部总经理库伟在云栖大会期间说,经过仔细的调研和分析,目前物联网存在四大问题:方案研发难、服务整合难、成果复制难、安全问题突出。
这是由物联网的市场特征决定的:需求碎片化、定制服务普遍、在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和信用成本。所以物联网市场具有长尾市场的基本特征:碎片化、长尾化。
这使得物联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难以快速复制、迅速普及——横亘在市场需求和开发者之间的是三座大山: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信任成本。
碎片化的需求使得供需双方存在巨大的信息成本:需求方难以快速找到满足自己的非标准化的产品,开发者也无法准确的掌握客户的需求,物联网的市场中充满高分贝的噪声。
长尾的市场存在巨大的交易成本,包括需求沟通、合同执行、违约以及产品交付和可持续的服务,这使得在过去的十年中,物联网市场规模如此之大,但是始终未能出现巨头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最终的模式演变成了一个个定制化的信息化项目,但是过于碎片和长尾的市场无法带来规模效应,因为对于开发者来说,受限于自身资源和能力,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为不具备复制性的碎片应用进行定制。
库伟提及的一个案例是很好的注脚:一个智能手表的生产制造就需要经历方案研发,平台适配,模组集成,系统开发,设备上云,应用开发,安全防护等至少7个步骤,而单单方案研发周期更是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此外还存在巨大的信任成本,缺乏权威的中间担保机构,客户无法准确的了解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可用性和价值,开发者也无法不担心客户违约不买单。
那么如何解决物联网行业的痛点呢?答案就是比照互联网的成功案例,需要一个位于开发者和客户之间的产业平台,来解决产品供给、信息沟通、消除信息不对称、减低开发者进入门槛,支持快速创新。
阿里巴巴的优势在于已经具有了服务千万中小企业客户的十多年经验以及沉淀下来的客户、技术、产品、人才、品牌,我就不一一罗列了。
阿里巴巴的物联网战略路径,谋求商业和技术结合
此次云栖大会,阿里巴巴在物联网板块颇有些新的重量级发布,除了阿里云Link品牌之外,Link物联网平台正式全新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AliOS Things首次亮相、AliGenie语音开放平台发布以及智能客服机器人云小蜜
此外阿里还明确了在智能水务、智能环境、智能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市政5个重点业务方向,阿里巴巴将致力于打造名片级的解决方案。
阿里在物联网领域正在急行军。其定位是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
这是基于阿里巴巴资源禀赋优势的定位和选择,阿里巴巴IoT事业部总经理库伟认为,“物联网让原本不产生数据的物体产生了数据,而且在线智能化。从而更加精细的指导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在物联网产业大图上,阿里巴巴的定位是做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
其出发点是帮助合作伙伴实现将前台客户和后台开发者链接起来,将云上技术和端上硬件链接起来,将芯片、传感器厂商和方案商链接起来,将产业链上的万事万物网络状链接在一起,推动物联网向智能网迈进。
在具体路径上,阿里巴巴与其他科技巨头,比如亚马逊主要是提供连接管理不同,选择的是一条技术和商业结合的路径,在平台、市场和标准三个方向齐头并进。
笔者分别解读如下。
1)一个云端一体化的使能平台
我们要做一个“全行业最完善的云端一体化的使能平台,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开发者的创新成本”,这是库伟向开发者们展示的阿里巴巴平台蓝图。
“使能”一词,英文是Enbale,来自于电子学领域,原意是通过控制改变数字电路的逻辑,引申为致力于释放组织、业务或者个体与生俱来内在的潜能,使之更强大、更富有能量。
我们先来看云。
阿里巴巴的使能平台具备逻辑的自洽性和完备性,因为严格意义上这是一个平台的平台(Platform of Platforms),包括了:一站式的开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内容服务平台、垂直行业开放平台以及整合安全、低功耗的嵌入平台和边缘计算平台。
纵观业界的物联平台,阿里巴巴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比如与亚马逊的AWS IoT平台相比,其主要是满足连接的需求,并不具备内容服务、垂直行业平台,在功能上只能对标阿里巴巴物联网平台的一个部分。
阿里巴巴在“使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其大数据、AI、自然语言理解等一众高门槛的能力早已经经历过阿里巴巴商业体系的严酷检验和沉淀。在阿里巴巴的平台蓝图中,源自自身多年来生态的能力要素包括支付、地图、金融、物流都会交付给开发者。
此次云栖大会,阿里巴巴还发布了轻量级、自主研发的嵌入式的操作系统:AliOS Things。物联网操作系统业内已经有很多,既有巨头主导的商业化操作系统如谷歌的Android Things,也有开源的操作系统比如RTOS。
AliOS Things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备的极致性能,极简开发、云端一体、丰富组件、安全防护等关键能力,更关键的是支持终端设备一键式链接到阿里云Link物联网平台。
操作系统AliOS Things与阿里云Link平台,共同构成了阿里巴巴云端一体化的物联网使能体系。
在阿里巴巴的物联网使能平台中,还有一个关键生产力能力不得不提,此次云栖大会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又发布了AliGenie语音开放平台。鉴于亚马逊Echo的巨大成功示范以及语音交互在人与物(Things)的自然性和无障碍性,这一平台将在阿里巴巴物联网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以,在阿里巴巴的物联网平台下,对于物联网的开发者来说,好处显而易见:创新将不再是从发明汽车的轮子开始,而是站在生态巨人的肩膀之上。
2)一个可信任的连接开发者和客户的交易市场
物联网市场本质上是一个长尾市场,那么按照互联网的成功经验——一个具有担保服务的物联网市场将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阿里巴巴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具有天然的基因优势,从早期的黄页服务到后来的淘宝、天猫、1688、支付宝,每一项无不是服务于碎片化的市场的成功产品。
物联网市场很自然的成为阿里巴巴解决物联网方案难以复制和普及的选项,其实你如果是阿里巴巴人,你应该明白,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际上是非常自然,或者说是务须思考的,也无需证明的,因为这是阿里巴巴一直以来解决问题的基本范式,渗透在企业的基因里。
库伟说,阿里巴巴将“让我们的客户在这个市场上能够一站式的实现交易、采购、认证、支付、评价等一体化的流程。”——这不就是物联网的淘宝和天猫吗?
3)一个致力于以标准促进协同产业的联盟
在物联网市场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开发者之间的协同和产业链的协调问题。
如果说阿里巴巴云端一体化的平台和汇聚大规模解决方案的物联网市场分别解决了开发者自身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的能力问题和市场变现的问题,那么对于客户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既快速的组合碎片化的应用,围绕自身企业价值链,以数据为生产资料构建自己端到端的数字化系统的问题。这需要物联网产业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实现高度的协同,实现数据的开放性自由流动和产品的融合。
已经被证明了的成功模式就是标准化——通信行业是标准化最为成功的行业之一,汽车行业也是,这是分工和交换的必然结果。
所以,ICA是阿里巴巴物联网战略的关键一环。
云栖大会上,库伟在演讲中提到,截至目前ICA物联网合作伙伴联盟已经有111家企业,既包括高通这样的芯片厂商,也包括施耐德、博世这样的自动化系统厂商。
而阿里巴巴并没有在标准上另起炉灶的意思:针对已经有的国际标准,将是“尽可能尊重国际标准”;对行业缺乏的标准,“联系相关标准组织和该领域核心企业制订事实标准,并且成为国际化标准”。
ICA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协同W3C,OCF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国内的落地。
用库伟的话就是,阿里巴巴成立ICA的目的是促进数据与设备的“互联互通”、“共享”、 终极目标是能够促进物联网行业的分工、协作与升级。
2017年的云栖大会对于阿里巴巴的物联网来说,之所以是战略里程碑式的节点,是因为在我看来,其物联网战略的版图已经搭建完整:产业使能平台、物联网操作系统、核心能力、垂直行业平台,标准化体系、生态协同机制、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几乎囊括了一个产业的各个环节。
如何评价阿里的物联网前景
这几年阿里巴巴显著的变化就是正在寻求商业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商业成功的同时,加速在技术领域的布局,从NASA计划到达摩院,从云计算到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
此次阿里巴巴发布Link品牌,并从平台、市场、标准三个角度推动商业与技术结合,阿里巴巴公开的阿里云Link的战略目标是未来5年内,实现服务100万开发者、沉淀100万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连接100亿物联网设备。
就物联网整体市场发展趋势和规模预测以及阿里巴巴在对IoT的战略性投入和融合平台、市场、标准三位一体的生态打发,这些量化的目标尽管具有挑战性,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在物联网领域,我们应该注意到阿里巴巴的战略进入带来的长期影响和变化:
一是阿里巴巴将是物联网产业平台的核心玩家之一,将是影响技术和商业走向的关键力量,其物联网平台将成为物联网产业的关键基础设施;
二是互联网上巨大的成功和沉淀的资源将改变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业务的创新范式,一改当前物联网领域碎片化应用、长尾市场变现能力差的尴尬局面;
三是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的投影和镜像将加速,并改变生活、生产以及我们的社会管理模式。
马云此前在世界物联网大会无锡峰会上曾表示:“物联网的核心是连,更核心的是把这个连起来以后,能够把它变成智能化,物联网的本质首先必须是智联网。”
因此阿里巴巴在IoT领域的投入,将加速物理世界数字化、智能化,可以预期,物联网未来将不只是技术、平台、产品和解决方案,而将是一种思维方式。
如果站在科技史的角度,美国科技的发展历史中,科技巨头往往是产业标准的主要推动者或者贡献者,蓝色巨人IBM、甲骨文、微软、惠普、英特尔都把标准视为战略的关键部分,或开源自己的产品、或者解囊相助标准化组织、或者牵头成立行业组织,并积极为标准化组织共享技术、知本、资本。
发展到今天,中国的科技巨头无论是处于国家、行业还是自身的需要,也都到了学习美国科技同行的阶段,学习并实现超越。
举报/反馈

陈志刚

3015获赞 1.2万粉丝
电信、互联网行业资深分析师、研究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