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您点击右上角,订阅“媒介之变”的百家号。
何瑫
问起来他们为什么喜欢鹿晗,每个人的回答都是差不多的。第一步,肯定是被这个人的外表所吸引,但是仅仅符合审美需求,不能支撑他作为这个人的粉丝,粉丝的概念和爱好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你单单喜欢看一个人的电影或者听一个人的歌,他们觉得这不足以成为一个粉丝,至少按现在粉丝圈的界定,不足以成为一个粉丝。必须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真正为他有所付出。现在成为一个粉丝和以前的粉丝有一个很大区别,现在的粉丝更直接,更愿意去表达对偶像的实质性的支持,你要为这个人付出时间和金钱,他们才觉得你称得上是一个够格的粉丝,不花钱的这一类人他们有一个术语,叫“白嫖”。
他们一般第一,会觉得这个人的外表能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第二会说鹿晗是非常干净、非常努力的人,为了梦想努力打拼、坚持,每个粉丝都这样说。
这为什么能满足粉丝心理认同的需求?为什么这样性格的人可以走红?实际上,是鹿晗团队的运作,让粉丝感觉有认同感亲切感,让粉丝觉得他是那种不是很善于去为自己创造机会的人,是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才做到今天这样,那么粉丝们是不是也可以呢?他给了粉丝一个路径,他可以做到粉丝也可以做到,他不是高不可攀的。传统的明星大家只能抬头看他,他跟我没什么关系,是两个世界的人;鹿晗有亲切感,他的一些弱点和粉丝们是一样的,他能做到的,一般粉丝觉得自己付出同样的努力或许也可以做到。
这种意义上的粉丝有的时候把偶像当做个人情绪投射的对象。我拿几个粉丝的话说一下,比较有代表性的。他们会说,“如果你的偶像有一件特别厉害的事情,这个事情同样也是挂在你自己身上的光环,你觉得你在和他一起成长。”把偶像理解成替他们成长的人,这和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有一定类似之处,我没有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你做到了我很高兴。比如他们还这样说,从粉丝心中爱上偶像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了自己的一个光环,偶像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也包含了自己的一份荣耀。每个粉丝心中都有一个模糊的人物是自己理想化的一个人,偶像就填补了这个模糊的影像,让影子变得真实起来,于是他们跟着这个人影去奔跑。现在的粉丝就是有着这样的心理。
从这里引申出一个问题,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做过粉丝的人,我的同龄人有做过粉丝的,我做选题的时候为了搞清楚粉丝心理,就跟他们聊,心态还是有很大的变化。一般70后或者80后的粉丝,他们有时候对偶像还是有一定诉求的,他们还是说,我喜欢这个人,希望能得到一些回馈,希望能和这个人见面,女生喜欢男明星,如果明星结婚了就很受打击,恨这个人,要在这个人身上满足情感的需求。但是,跟鹿晗粉丝聊,很多粉丝表现出来的是那种不求回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献身精神,我感到非常吃惊,他们会把自己的这种情感不断崇高化。
比如,我问一个粉丝:我个人理解你跟偶像之间的这种情感,但这种情感关系我觉得不是一种很稳固的关系,而他觉得非常不可理喻,他不明白我为什么讲这样的话,他认为受到很大伤害。我理解,任何一种关系,不管恋爱、工作等等,各种人际关系,都差不多是一个相对对等的关系,关系才有可能维持下去,是双向的、有往有来的关系,单向的关系是没办法持续很久的,是不稳固的。
在这些粉丝和鹿晗的关系中,为鹿晗付出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演唱会全国各地看,出什么买什么,不断为他付出,鹿晗似乎没有给他们什么回馈。我的理解,这是单向的、不对等的关系。为鹿晗付出了那么多,可是鹿晗却完全不知道这些粉丝都为他做了什么,那他们会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我采访的粉丝说不会,说我没有进过粉丝圈我不懂,当粉丝是注定没有回报的事情,这是比崇拜、欣赏、爱慕更深刻、更高级的感情,寻求回报的念头会破坏纯洁性的。现在的粉丝的心理就是这样的。
这种心理,如果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可以分析出很多东西,为什么现在的粉丝心理是这样的?我当时做了一些分析,今天不太去讲我个人是怎么分析的,只把这作为一个信息和案例供大家参考。
现在的粉丝会生发出一种,你认为带有宗教感,甚至比宗教感更强的一种感情,不要求回报,就是有献身精神。我还是不能理解,完全不要求回报的关系是无法持续的。他们讲,如果你非要这样理解的话,我们也是有回报的,鹿晗的事业发展的很好,对我们来讲就是回报了,这个回报不一定需要他直接回馈给我们,但是他的行为使我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就是一种回报,现在的粉丝是以这样的心理逻辑来理解这个事情的。
还有一个原因,鹿晗们可以满足粉丝的归属感。实际现在和我们那个时候,正好是一个反向的过程。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喜欢一个偶像,可能是满足一种个性化的需求,我们都在学校里面,被集体主义所归训、所束缚,通过喜欢一个偶像展示个性,通过喜欢一个人来表达我和你不一样,我不是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个,我可能是里面不一样的一个人。
而现在,我发现90后、00后的需求和我们那时候是逆向的,他们过惯了一种非常自我、非常个人化的生存状态,反而有融入一个集体,做集体中一分子,我是大家庭的一员这种心理诉求,和我们那时候是相反的。所以,具体反映到他们的粉丝行为上,才和以前有这么大的区别。
因此,我为什么要写《粉丝帝国》呢?现在粉丝组织的发达程度,远超我们过去想象。以前我们追星,可能是一个更个体化的行为,你喜欢这个人,只是自己喜欢就完了;现在鹿晗的粉丝,或者其他小鲜肉的粉丝,他们的粉丝团队化的现象非常值得关注。
举报/反馈

媒介之变

8252获赞 3.9万粉丝
从媒介之变看未来道路
大学教师,孙佳山,影视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