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文章,作者:创业最前线 北京站 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Linda
在风口创业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快乐之处在于,处于风口当中的创业者能够享受到整个行业的头部资源;痛苦之处在于,你的对手同样处于这些资源的环绕之中。为了争取头部资源,一些创业团队会采用匪夷所思的方法博取眼球,同时打压竞争对手。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案例就是去年创投圈无人不知的“剪电线事件”
铅笔道报道的一位做洗衣O2O业务的创业者公开表示,他为了提高业务量,跑去某大学把学生宿舍楼的自助洗衣机电源线剪掉。无独有偶,近期一位即将参与路演的创业者得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后竟然叮嘱致电人:千万别给我打电话影响我发挥。
某些创业团队急功近利,为了达到商业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转眼间画风突变,来到2017年O2O已几乎全军覆没,取而代之的“共享经济”大潮袭来。更加夸张的资本注入,同样伴随着更加不堪的阴暗面。
令众人心照不宣的共享单车PR大战告一段落后,正在走向成熟的共享充电宝行业也沦陷了:其中一家名为“来电”的企业开始在“营销为王”的路上越走越远。
今年6月,来电科技CEO袁炳松在中新网主办的《创业精英荟》分享经济主体论坛上曾发言称,“共享充电宝要回归本质。”转眼之间,这家主张“回归本质”的创业公司就开始了自己的人设崩塌之旅。
不久前共享充电宝企业Hi电被曝裁员,几乎同一时间,网上一系列名为《共享充电宝:同“宝”不同命 来电拓展海外,HI电花样裁员》的文章就开始广为流传。同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友商刚刚出事,来电科技就以此作为噱头和传播素材,这简直和创始人呼吁“回归本质”的表态南辕北辙。
也难怪有网友对此留言,隐晦的劝来电科技吃相不要太难看。
共享充电宝行业惊现“脏套路”,小动作玩出新高度
今年4月左右,网上开始出现大量关于“来电控诉对手专利侵权”的文章。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起诉讼为来电科技起诉陈欧旗下的接电共享充电宝专利侵权。
然而,据创业最前线记者搜集资料后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目前来电科技遭到街电反诉,是非黑白尚未定论。奇怪的是,来电科技却将单纯的司法诉讼转变成为网络营销的素材。
据国内知名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猎云网调查显示:有24起来电科技起诉街电等专利侵权案件,但是这24起案件以4个不同立案时间*6项专利侵权的方式组合。
更加蹊跷的是,3月30日来电科技将街电和海翼电子告上法庭的专利侵权案件已经被来电科技主动撤销。
同时,今年8月来电与另一共享充电宝企业云充吧的专利诉讼中,来电的部分专利已经被宣告无效。
众所周知,陈欧与王思聪隔空互怼一事彻底点燃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话题属性,陈欧以及旗下的街电自然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超级明星。相较于自带流量的陈欧来说,其它共享充电宝企业就没有那么高的社交能量了。
于是乎,很多共享充电宝企业都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带上街电,甚至不惜对街电大泼脏水。
比如,来电科技就疑似将这样的营销“小动作”直接作用于线下产品的业务拓展当中。在腾讯新闻发起的共享充电宝专题问答中,街电官方直接晒出了一张对话截图:
根据这张截图不难推测,来电科技的某些线下地推人员利用公关新闻稿误导线下商户,竟然要用来电科技的设备替换到竞争对手的设备。不知道涉事人员是否已经作为合同工被清退,而这起事件究竟是个例还是自上而下的业务拓展套路,目前不得而知。
行业下限为何不断被刷新?
就在国庆前一天,一篇题为《街电刚进郑州就被查封 陈欧的1个亿要打水漂了?》的文章大量出现在网上。文中称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在郑州启动“规范共享充电行业,依法整顿知识产权侵权”专项行动,查封了街电的产品。
据创业最前线记者多番调查后发现,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并未发起过这个所谓的专项行动,街电的设备目前也仍然在郑州正常运营。
不禁让人起疑,这起策划痕迹明显的事件背后究竟是谁在主导?
共享经济领域是一个巨大的风口,也是BAT尚未完全掌控的蓝海。正因为如此,这里聚集了大量前来淘金的创业者,而创业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道路。
某些为了博取眼球而不择手段的创业者,即使如愿迎来了众人的注意力,也很难走得更远。因为创业比拼的,还是产品的硬实力和企业对用户心理的拿捏。用产品决胜负,才是创业应有的风度和态度。
毕竟,投资人的钱不是用来秀下限的。
举报/反馈

创业最前线

262万获赞 30.1万粉丝
中国领先的创投新媒体,提供更好的创投故事
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