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诞生以来,搜索引擎一直致力的方向便是能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图文信息甚至答案。如今,随着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使用日益熟练,加之技术的全面爆发,有关搜索的游戏正变得更加具有想象力。
科普信息触手可及,搜索“灵动”了
全国科普日前夕,百度搜索与中国科协联手发布了“AI科普计划”,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AI、VR和3D技术所实现,让用户在百度搜索查询科普知识之时将获得不一样的搜索体验。
小朋友的世界似乎天生脸上写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对周遭一切和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类似“太阳系长啥样”、“DNA是什么?”、“杠杆原理是啥意思?”的问题也经常难倒家长。显然,“AI科普计划”的问世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家长们不知如何回答孩子的痛点。
小朋友们如今使用手机百度APP,语音搜索相关科普词汇时,一条活灵活现的3D/AR的答案将展示出来,一目了然。
在笔者看来,最初的搜索引擎让用户省却翻阅书海的漫长时间,仅靠网上输入关键词便可从机器上获得答案。而当进入新搜索时代,有两个潜移默化的进击方向值得注意:第一,解放用户双手,语音和图像逐渐取代传统的键盘输入,成为用户需求表达的主要方式;第二,就像“AI科普计划”呈现的,当用户输入类似命令式的词汇时,接下来将展现相关非纯文字类的动态场景。这意味着传统搜索结构正在变化,以更加丰富和有趣的方式带来更好的视觉和感官体验。可以说,搜索正在进入“灵动”时代。
“AI科普计划”,显然,将零距离的语音交互或图像交互与智能化的科普知识搜索过程相结合,更利于解决专业、抽象的科学知识难以被理解的问题。百度搜索依靠AR、VR、3D全景、语音播报等技术,正在打造出一个基于科技的信息搜索平台,为公众释疑解惑、生产生活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百度心思:推动技术进化的又一次实战
这看似只是百度搜索进化史一个很平常的节点,但其实不然。其背后可能隐含了这些考量:
弥补市场需求、以技术手段深挖用户互动。手机百度搜索数据显示,科学知识类检索量每天超过数亿次,用户对科普知识类检索的需求稳步增长,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AR、VR、语音搜索、图像搜索等新兴技术展现的结果尤为关注。因而,将AI技术融入搜索,推进科普事业智能化,百度搜索首先是顺势而为,毕竟“不懂就百度一下”早已成为中国网民的口头禅。
表面看似只是工程师在页面元素转化技术基础上做的创意植入,但实质上是百度在用技术手段深挖与用户的互动,完成一次对用户普及AI技术的市场教育。同时,也怀着培养用户“从娃娃抓起”的心态,与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产品之星展开的新一轮竞争。
为看似遥远的AI技术又找到了操练场。如今BAT正加速技术围城。腾讯要用社交链接一切,阿里关心大到全球化小到水电煤的一切,而以“冰山”自况的百度正以人工智能蓄力搭建水下世界。“All in AI”的百度正在试图以人工智能技术反哺自身各项业务:百度大脑在智能金融、智能医疗等多个领域均将大施拳脚;DuerOS将广泛应用于家居、车载、随身设备等多种场景;自动驾驶领域更是一骑绝尘,依靠APollo平台百度将会在接下来的量产商用无人车、自动驾驶技术输出、工业应用等领域大放异彩。
而毫无疑问,很多看似“学院派”“概念性”的事物往往是与产品落地、技术实用相辅相成的。百度的AI技术渗透至很多应用场景还须以时日才能实现。好在搜索可以让外界看到了AI绝非炫技,而是已经进入实战。
实质上,连李彦宏此前也直言,目前百度AI落地最成熟的场景之一是智能搜索。当然也是最深入、最贴近用户的场景。百度今年Q2财报透露的一个明显趋势是,目前借助AI技术完成了搜索+信息流双核心模式的构建。AI未来势必继续赋能“新搜索”,逼近全智能化体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反哺自身的内容呈现、服务推送及交互方式,百度搜索也将从一个实用的信息工具逐渐蜕变为人们的生活助手。
沉浸式体验为百度未来商业空间留下诸多可能。AI技术的融入也将在无形中可以构建一种沉浸式的广告环境,为在更小的手机屏幕中深挖每个广告位的商业价值也十分可能。以搜索为例,偏娱乐化的体验与吃喝玩乐的场景十分搭配,用户在完成搜索行为的同时实际上已经释放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入口。从这个层面讲,百度也不乏公益搭台、商业唱戏的思忖蕴含其中。
互联网技术普惠民生的大胆尝试
互联网科技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曾裂变式地影响经济、政治、社会、管理、思想等诸多方面,但所有工具、技术的发明都是双刃剑,互联网也不例外,其最大致命之处:让人际关系变得既亲近又疏离。
“AI科普计划”传播的正面启迪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技术,不仅应用于颠覆效率、赋能商业,也应该回归初心——社会公益和普惠民生。
在以“AI First”作为战略中心的转折点上,李彦宏今年也曾在今年“五四”致百度的17岁时发布百度新使命——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新使命也将让更多的人没有门槛地使用技术、便捷地享受技术成果。
如果仔细回忆,百度类似“AI科普计划”的应用案例在“百度神奇动物园”、AR复现“黄家驹”、AR复原北京老九门等都可以寻觅到蛛丝马迹。这些,均体现了百度试图用互联网技术普惠民生的大胆尝试。
至少相较于很多如今发布会上常见的的情怀表演,这种“化繁为简”的决心下,已落地的尝试要靠谱得多。
科幻作家大刘曾在《三体》对虚拟游戏系统“三体”有过如实描述:进入三体游戏之前,需要穿上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的“V装具”。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这种场景勾勒了未来理想世界中的技术蓝图中,像“三体”一样融入感官体验是增强用户产生现实存在感的必要因素。
好在,在智能交互技术的进阶路上,我们已提前通过百度搜索体验到了这种雏形。
——————————
王小琉:科技专栏作者,前中央媒体人。
智能硬件体验者;IT&科技领域观察者、记录者、评论者
举报/反馈

王小琉

3371获赞 1.8万粉丝
IT观察者。人文视角感知连接的世界。
数码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