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总局一纸公文,让"飞机上不能开手机"这一沿袭多年的规则瞬间进入了公众视野,引发各方关注。
然而,和以往的公众关注话题类似,说着说着就容易偏离主题。
我看这事需要澄清几个概念。
【开手机不等于通信】
飞机需要和地面通过无线保持通信,如果受到干扰,将危急航空安全。因此,民航部门对于相关的无线通信实行专业管理,具体的方式,就是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
在飞机上手机发起无线寻呼,甚至接入公用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这些行为是否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呢?目前并没有绝对的定论。
虽然通信专家一再澄清解释,也做过很多实验,但航空专家还是不敢冒险。
所以,至今为止,在飞机上能不能打电话,对于航空业来说,并没有结论。
然而,如今的智能手机就是个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电脑,在飞机上不开手机,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通信。也就是说,即便想在离线状态下拍照、办公、玩游戏,也都不行。
通信行业针对这个问题拿出了解决方案,在手机上做了个"飞行模式"。只要打开这个飞行模式,就切断了手机的通信功能——既然对航空安全产生威胁的是手机和地面的通信,那么如果手机开机但不具备通信能力,那就对飞行安全没有威胁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对这个方案买账。
在一些外航的国际航班上,我和空乘人员确认过,全程可以使用打开飞行模式的手机;然而在国内,机舱广播一直是"请您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包括启用飞行模式的手机。"
所以,虽然飞行模式就是考虑空中的使用场景,但又被国内的法规明确禁止。
还有一个问题:在飞机上手机使用什么方式进行通信?
如果是话音,就必须通过运营商提供的通信网络。
如果是进行数据通信,那么选择就多了:可以接入运营商的网络,也可以通过手机的WiFi连到飞机提供的热点上;接到飞机的热点之后,目前可以在机舱内进行通信;未来可以经过空地之间的通信接入互联网。
这个问题,客户并不关心,作为使用者,只需要了解能够使用什么业务、带来哪些体验就好。
但是作为技术人员,必须对这些情况了解明白,才有讨论的基础。否则,一个说的是接入WiFi在机舱内互动,一个说的是运营商的4G信号如何覆盖机舱,这就争不出个结果。
【对方错了不等于你正确】
在法治社会里,如果政策法规已经确定并明文发布了,就应该执行。即使是认为合情合理的事情,如果不合法,也不应该做。
比如这个案例中,即使通信从技术角度分析,认为在飞机上开手机不影响安全,在航空公司的规则正式变更之前,还是要在起飞前把手机关掉。
很多国人认为自己很有本事,法规明确说不行,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许只是面子)和执法者讨价还价,也许就行了,这样的行为显然有问题。
在飞机上,我曾不止一次看到空乘人员和乘客就手机关机问题发生矛盾。乘客用得最多的理由,就是飞行模式不会对航空安全产生影响,国外允许在飞机上使用开启飞行模式的手机。类似的,在飞机落地滑行的时候,无数乘客在"请您在飞机停稳之前不要打开手机"的广播中按下了手机的启动开关。
国内航班上,政策法规明令禁止飞机上开手机。然而,在实际生活里,出于"不惹事"的考虑,很多持这种逻辑和观点的人赢了。于是形成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逻辑:"因为我认为你的规则不合理,所以我可以不遵守。"
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立场做出与众不同的判断,也可能做出为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或大众利益的行为,如果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为所欲为,那就成了一个无序的世界。
在网络上,尤其是对热点问题讨论时,看似口水翻飞,却毫无意义。此前有人总结过,这就是所谓中国式辩论,辩论双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以打败对手为目的,却回避主要矛盾。遍地都是"因为你有错,所以我正确"的逻辑,其实说了半天,却不知道双方的分歧差异到底在哪里。
如果你是专业人士,可以去和航空业的专家们讨论"手机通信是否影响飞行安全";但不能因为觉得"飞机上不许开手机"这条规则不合理就不遵守。
别人的错误不是违法的理由,更不该成为损人利己的借口。
这两天大家都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说是某医院在对患者急救时剪开了衣服,事后被患者家属索赔。我非常欣赏医院的回应:下次我们还会这样救人。
可以预料到:如果国内飞机上允许用户使用打开飞行模式的手机,就会加大空乘人员安全检查的难度。
因为机舱里会有很多打开了手机,而且不设置飞行模式的乘客。
或许,他们主观上觉得这不影响安全,但客观上,其实就一个字:懒。
举报/反馈

宁宇

1979获赞 1万粉丝
探讨数字化和企业相遇的问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