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头条的百万推荐
昨天好几个朋友发微信截图给我,说在今日头条看到我的文章推荐,一方面感叹头条的算法越来越精准,另一方面我登录后台查看文章情况,没想到获得了百万的推荐量级。
作为一个业余二线写手而言,如此高的推荐量级已经足够让人惊喜了,曾经很多人问我如何去做新媒体和写文章,人总是好为人师,于是侃侃而谈一番,但那些表面的技能其实并不为核心。
六年前,我在大学时作做新浪微博的校园大使,强调新浪两字,是因为当时腾讯微博在校园内砸下了一大笔推广费用,不像如今提起微博,大家都知道是哪个产品。后来我负责湖北地区微博校园,写了一些所谓的攻略,其实无非是发文带话题,擅用@,九宫格,贴合目标人群等。
四年前,我开始做微信公众号,当时比现在有趣的多,没有菜单栏功能,而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可以玩出一个菜单栏多功能的感觉,当然这里需要一定的逻辑能力。
今年五月我加入智联招聘,招了个新媒体运营,负责智联校园公众号,由于该号建立较早而疏于运营,因此运营人员对公众号的关注后回复看的很懵,不知为何如此引导回复绕来绕去,其实是由于当时没有直接可用的菜单栏功能。
两年前,我参加插座学院举办的新媒体人的2016,那是李叫兽还不是百度副总裁,比起罗胖的压轴,深夜发媸徐老师和胡辛束的一番互嘲让人听的更为过瘾。听完这些业内人士的分享,让我知道万物背后必有道理,但表面的技巧并不为最重要的。
大多技巧秘诀,其实人人都可学会,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大师。
所谓的干货,最后其实都是分享者的汗水。
(2)
技巧并没那么重要
我今年做了三期“创+30天”成长营,会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那就是开通微信公号公众号,写一篇文章。
有些同学私下跟我说,其也要坚持每天一篇文,我建议那几个有想法的同学,可以一起写个公众号,他们说不冲突,可以同时进行。可如今看下,大家一起写的号“创plus俱乐部”已经连更几个月了,而那些个人号基本上一两周就断了更新。
技巧大家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其实源于背后的信念出了问题。
一个用户私信我,问到我的信念是什么?如何坚守信念的。我觉得这个问到了点子上,那些所谓的写作手法饿,运营手法,创业经验,我厚颜无耻的谈过一些,可心知肚明,我连二三流都排不上。
拿写文章这件事而言,很多人无法坚持的原因为:无人关注,写了没人看,获取不到收益。我也是如此,写了六百篇文章了,低的时候几百阅读,高的时候也不过三四千,而微信广告的收益一天不过十几块,二十块钱左右。
而我愿意写的原因,则是因为写作可以很好的助力我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让我的生活留下点痕迹。
(3)
我的信念
当然坚持做一件事,或者说努力奋斗,背后还是需要源动力的。
以前,我的源动力是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弱。
中学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在运动会跑1500米,近两个月每天晚上去跑步练习。
后来创业的时候,遇到冷嘲热讽,我越发想证明自己可以做到。
进入职场后,我则尤其想通过给公司的贡献来证明自己。
从而让那些闲着没事,喜欢讥讽他人的人闭嘴,我也喜欢上这种打脸的感觉。
如今,我的源动力是想要告诉父母,我很好。
网易云音乐有句评论最触动我,大意是,小时候总是骗父母说自己没钱,说自己很惨;长大后却骗父母说自己有钱,说自己很好。
今天早上我坐飞机到成都,由于南航会员之类的,被告知免费升舱,这两年我飞来飞去几十趟,而想到父母如今出远门的时候,连高铁票都还舍不得买,他们并不是没有钱,但对自己总是如此的苛刻。
这足以促使我在疲惫的时候,能够继续在争取向上走一步。
以上就是我不同时间段,坚持前行的动力来源,而这些信念,在我看来比任何技巧都要重要的多。
孙凌,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深校园市场专家,前超级课程表副总裁、美团点评校园创新业务负责人,以创业者心态去生活。
举报/反馈

孙凌聊校园

2844获赞 1.2万粉丝
长期专注于年轻群体行为研究。
总经理,深耕校园,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