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
其实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当刷指纹都已经“过时”之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办公场所为了考勤已经开始了这项应用。只是刷脸支付的应用尚不多见。我们在选择支付的时候更多还是习惯了二维码,即使一些近程支付也是依托手机上的指纹识别等模式简单成行。
“刷脸支付”悄然来临
不过,技术的变化就是不断地减少我们的应用化繁琐化。这也是为何我们可以不拿钱包就可以出门消费的原因之一。我们在小区周围的便利店,甚至菜市场消费的时候,都可以依托手机支付来满足需求了。当然,对于一些便利店,无人超市,大型超市,食品餐饮店之类的,也在寻求更简约的方式,比如刷脸支付?
据悉,两年前,在德国汉诺威电子展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用自己的脸,向德国总理默克尔演示“刷脸支付”技术。如今这一技术的落地已经成为现实了。近日在杭州已经开始了正式商用,支付宝已在杭州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不用手机,通过刷脸即可完成支付。这也是刷脸支付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用试点。
马云让自己的移动支付模式又进了一步,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自己的用户群可以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地盘上,习惯了支付宝应用和支付的用户,自然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支持和应用这种简便的技术,这或许也是阿里巴巴的成功所在。
当然,当刷脸支付的应用得到尝鲜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第三方应用支付的跟进,甚至包括银联等都可能进行相应的尝试。当安全能得到进一步保障的时候,技术的变迁都会成为促成应用变化的一种最原始推动力。
这一次,阿里是和杭州万象城肯德基的KPro餐厅进行了合作尝试,支付宝刷脸支付,只要在该门店的自助选餐机上实现。消费者在该门店入口处可见三台自助点餐机,在点餐机上选餐后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即可进行人脸识别。整个过程仅需1-2秒,再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其实,此举意味着继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之后,又多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即便忘带钱包、手机没电,也能进行支付。说白了,就是更加简单化简约化,让用户的消费模式变得更加便捷。
人机交互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当然,此举也意味着人机交互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用户与机器的交互手段从最早的电脑,到手机,到现在可以脱离设备的束缚,靠人本身就能完成。那么未来是不是还可以通过虹膜识别等等来实现?技术的变化就是让用户简单地可以习以为常,这才是最基本的变化,一旦达到了这种效果,那么未来的很多应用都会改变,甚至一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应用也会改变,什么银行卡之类的都可以省去了,以后钱币的发行甚至都可以减少很多。数字化,虚拟化,应用化带来的就是流通的变化,应用的畅通也注定了这是发展的趋势。
当然,现在的刷脸支付还仅仅是试运行的阶段,是尝鲜,是小额化的消费模式。在技术的变化,安全保障等等方面,都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提升。此外,设备的跟进,技术迭代的迅捷化,都会让智慧化成为我们周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而带来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脉络。
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的。据悉,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智能算法与风控体系综合保证金融级准确性和安全性。而安全性无疑是重中之重,如果这点不能保障的话,那么技术的缺陷也会成为致命一击,这方面是值得阿里巴巴异常重视的。
据悉,经过不断优化,目前支付宝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远超肉眼,而且有独创的活体检测算法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信息是否为照片、视频等冒充。当然,俗话说的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术的变化就是要不断地确保安全。
目前来看,肯德基的刷脸支付噱头还大于实际应用。推广性以及延伸性才是关键,一旦这种支付技术能被更大范围内进行使用,才能形成一定的长尾效应。规模化的拓展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支持,以及用户习惯的养成,尤其是我们对安全性能的认可度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之一。
我们关注到,人脸识别技术的历史已经不算短了,最早1888 年实验心理学家 Francis Galton 就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利用人脸进行身份识别的文章,但探索的是人类自身对于人脸的识别能力,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学者们才开始研究通过技术来实现自动人脸识别。
技术需要场景支持,场景决定技术的迭代
2014年,人脸识别算法就超过了人类自身的识别能力,当技术的价值和突破点体现在是否能够给人们带来高质量运用科技的解决方案,就是说技术的进步不仅仅在于算法的精进,更多的是技术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实际价值,这时候才是发展的关键。而如今刷脸技术发挥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就成为一种比较恰当的时期。
其实,“刷脸”的价值不只是用来支付,而是其背后庞大的、基于个人信用的数据服务价值。我们对于科技的幻想大多存在与电影的特效镜头中,当我们身边也开始出现这种应用的时候,其实也是完美的统一,思潮的预期和现实的憧憬达到了统一,因此尝鲜者也喜欢这样的技术变化和应用。
于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的征信体系与金融风控模型正在逐渐被行业所接受,人脸作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成为个人数据信息被滥用后新的“密码”和安全防线。当然,我们在乘坐火车、飞机的时候,已经经常被进行脸部识别或者采集。于是有了人脸识别验票、刷脸出关等等应用。
有意思的是,海外媒体对于我们在刷脸应用技术方面的越来越多的场景出现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甚至认为我们已经走到了全球的前列。英国《金融时报》就曾经报道过,在中国,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在一些日常事务上“刷脸”,从支付,到进入小区、学生宿舍和酒店等。“北京天坛公园的厕纸经常被成卷成卷地盗走。这个游人众多的公园现在配备了一种厕纸机,能够识别使用者的脸部并且不允许频繁重复取用厕纸。”
而且,“随着现实生活场景的商业应用增加,越来越多的数据就会反馈到我们的系统之中,改善我们的深度学习”。据悉,在中国已有40个城市都开通了“刷脸政务”,覆盖的服务类别包括查询公积金,缴纳交通罚单,个税申报等。我们也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刷脸应用会更加普遍,对于BAT来说,介入这个市场的应用机会也会更加宽泛,也不仅仅是支付宝一家。相信这一点,拥有技术优势的厂商会更加积极。
举报/反馈

小刀马

20.9万获赞 4.6万粉丝
IT观察家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