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9 月,华为在 Hawei Connect (以下简称 HC)大会上首次阐述了华为对于云计算的战略思考;2017 年年初,随着华为启动「全面云化」战略,基于公有云服务的华为 Cloud BU 揭开神秘面纱,4 月的分析师大会上,「Go Digital,Go Cloud」也成为会议热议的话题。
如果把视野拉长一些,在外部市场,过去八个月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重塑正悄无声息地席卷全球:是否拥抱云计算已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有准确答案的「难题」;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让世界充满了各种关于颠覆与被颠覆的故事;人工智能的火热与炒作,不仅让企业看到了智能社会来临的曙光,更加剧了他们对于未来挑战的担心与疑虑。
上述内外部的变化都构成了 2017 年华为全联接大会的背景。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他们好奇一直奋斗在 ICT 前沿的华为是如何调整未来的航向,而对于与华为「结伴同行」数十载的合作伙伴来说,华为如何继续扮演行业使能者角色、如何在这个云、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义自己——不仅是新技术挑战下的自我颠覆,更包括如何定义自己在生态中的位置和角色。
面对外界的种种疑问,华为轮值 CEO 郭平在这次大会上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云领未来。更进一步,郭平认为,云成为智能社会的重要基石,而华为也将承诺长期提供公有云服务,并希望像当下全球航空联盟一样打造一张全球云网,接入华为云即可通达全球。
郭平这番表态与华为近期在云计算的诸多布局,不仅回应了外界对于华为如何发展云计算的疑虑,同时也将华为的云战略和云部门放在了全球媒体以及行业中人的聚光灯下接受检验、评价。
显然,华为有这样的底气。
1. 企业基因酝酿的机会
对于掌管华为云 BU的郑叶来而言,过去几个月进展颇大,比如238% 的华为云注册用户增长,以及华为云新增 4500+的产品特性。而在那些并没有直接数字的合作中,德国大众、奔驰在内的 12 家车企、飞利浦、工商银行等诸多大客户甚至超级客户的背书,都足以展现出华为云取得的一点「小成绩」。
而在郭平看来,云计算之于华为的机会在于,华为云具有独特的企业基因,其首要基因便是技术。这并不难理解,长期以来,华为在技术研发上不惜血本的投入,换来了一家技术公司的应有模样——通过积极拥抱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带来的技术红利,满足客户在业务升级和创新上的多重需求。
其次,安全基因,这同样也是一家技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目前来看,华为拥有从芯片到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这就让华为具备了提供远高于独立 IT 系统的安全能力。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对于客户服务的不懈追求,也让安全成为客户保障的关键要素,二者的结合,也就不难理解华为承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的初衷了。
第三则是服务基因。郭平将华为作为「长于云」的企业代表,这是一类与「生于云」的企业所不同的。原因在于,这类「长于云」的企业,其内部 IT 需求复杂多样、IT 架构新旧混搭,而能够在这种「长于云」企业内部实现 IT 架构的云化,其所积累的经验对于理解全球广大「长于云」的大企业以及政府机构非常有帮助,这恰好也是华为的优势。
最后一点是分享基因。这也是华为过往几年一直在提倡的概念。比如去年全联接大会就提出打造哥斯达黎加式生态。郭平也进一步表示,在华为构建的生态圈中,华为只取 1%。合作伙伴的产品可以与华为一起走向目前华为在全球的 172个国家的市场,一起实现商业成功。
如果说,基因是一个企业固有的特性,是时态上更靠近过去时,那么随着不同的市场挑战和技术趋势,企业也应该拿出更多面向未来的策略,这是正在进行时以及未来时,比如,当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发生「碰撞」,华为如何破解这个困扰 60 多年的人工智能无法产生行业价值的难题?
2. 当人工智能遇到企业场景
谈到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带来的机遇时,华为 Cloud Bu 总裁郑叶来先分享了一组数字:到 2019 年,企业 46%的价值将源于产品与服务的云化和数字化。换句话说,倘若无法在基于云的数字化转型方面给企业创造价值,这个云服务是没有任何前途的。
而基于云端的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引擎。但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更多还是停留在技术的单点突破以及行业应用集中在消费市场阶段,比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发展迅速,可仅仅应用在手机照片修图上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对此,郑叶来给出华为的思路:「人工智能要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则必须将这些分散的单点技术集成起来,综合运用到复杂的企业场景中。」
这个思路也体现在华为此次发布的企业智能(EI)平台体系中,比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基础平台,和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的通用服务,都是人工智能目前最成熟也是应用场景最广泛的基础产品或者说单点技术。
当上述单点技术被集成到一个云平台,面向不同行业,华为又和不同的合作伙伴打造基于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从而让这些技术真正进入到企业内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
如上文所言,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倘若仅仅是为了修图,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想象空间有限,但是在太平洋保险内部,借助于华为在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方面的技术积累,太保集团可以实现客户医疗保险发票图像的自动识别、结构化文本以及批量化处理,这就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另一个被人工智能改造的应用场景是城市交通。
如今,城市交通中的影像数据已经成为交通智能决策的重要参考,但现实则是,交通影像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图像或视频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增长,在数据存储已经不再是问题的时候,如何完成数据的高效检索就变得异常重要。在深圳,交警部门将华为的图像识别技术部署到影像数据的检索之中,仅仅是自动筛选违章图片就有 10 倍的效率提升,而双方联合打造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获得了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颁发的「2017年度道路交通安全创新产品奖」。
上述两个应用彰显出当人工智能单点技术被集成、被云化之后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也让人工智能脱去酷炫玩具的华丽外衣,成为真正驱动企业创造价值的利器之一。
3. 写在最后:到底几朵云并不重要
有媒体注意到,华为轮值 CEO 郭平在主题演讲中提出华为致力于打造全球「五朵云」之一,由此也引发关于谁是「五朵云」、为什么是「五朵云」的猜测和讨论,但这种过度关注某些字眼的做法往往容易捡了芝麻掉了西瓜。
事实上,正如上文所言,华为在公司基因上的「云天然优势」以及在人工智能、云的探索让这家公司具备了成为未来云计算领域赢家的可能性,郭平表示,华为致力打造的是一朵特别适合政府、企业的混合云。在技术架构方面,华为云充分利用公司在终端、网络、云等多个领域的长期积累,可以更好地实现「云端协同」。面向未来,华为利用全球平台优势,将持续打造开放共赢的生态。
另一方面,郭平坦言,「由于投资的规模效应和新技术发展的马太效应,云必然会走向集中化」,这是对云计算发展必然趋势的判断。换句话说,未来到底有「几朵云」并不重要,但最后的赢家或许只有几个,华为已然展示了自己的雄心和决心,接下来这个战场的厮杀,也将进入白热化。
举报/反馈

赵赛坡

8834获赞 3.3万粉丝
人工智能+数据+云=未来
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