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官方在8月28日宣布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搭建线下门店“天猫小店“,并计划在2018财年规模达到1万家。
这是阿里巴巴在线下零售领域布局的最新动作,截止目前,在马云提出新零售之后,阿里巴巴在零售业态的布局已经涵盖:零售百货(银泰百货)、大型商超(天猫超市)、专卖店(盒马生鲜)、无人店(淘宝咖啡)、便利店(天猫小店),覆盖了主要的线下零售业态。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对线下零售渠道资源的基本布局初步成型。
所谓新零售,从阿里巴巴的行为来看,其本质就是线下渠道的再造。
零售通的本质是一个线下店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与天猫超市和无人店以自营为主不同,天猫小店主要是采取品牌加盟,并基于阿里的零售通进行整合。
支撑天猫1万家小店的将是阿里巴巴的零售通——一个为城市社区零售店提供订货、物流、营销、增值服务等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提供订货和大数据服务,其背后的城市HUB仓,以及菜鸟物流提供的货物配送支撑体系。
公开数据显示,零售通服务的零售小店数量突破50万家,2018年计划达到100万家。
天猫改造前的一个小店
天猫改造后的小店
对线下零售渠道的升级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出现而出现的,阿里巴巴做信息化的思路与传统的信息化厂商不同的是一是其具有庞大的线上零售体系和用户规模,二是在信息化的过程中物流配送作为基本要素被配置进来。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改造线下零售渠道资源,并不只是提供信息化或者说互联网化的“轻"工具,还同时提供"重”服务,而“重"服务恰恰是线下零售店的痛点,也是竞争的壁垒。
线下小店的痛点在于物流不在于大数据
尽管谈到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和数据统一是不必然要谈到的,但是这两个词只有对于大型商超和连锁超市才有意义,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会员体系。
比如苏宁云商,到2016年12月份截止,其会员总数已经高达2.8亿,这个时候大数据和线上线下融合才有意义。
一是统计学的意义上能够有价值,可以真正的发现趋势,二是在发现趋势之后可以找到足够的样本在全国的范围内开展活动或者作出决策。
但是对于方圆只有两公里,数量庞大的线下小店而言,大数据服务并不是核心痛点是因为本身其服务的客户规模较小、地理范围也较小,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客户都是熟客或者准熟客。
线下小店也有自己的痛点,那就是物流和对上游产业链的议价能力,在这方面阿里零售通提供的订货和配送就显得重要了。但是重要的前提依然是要基于成本考量的,毕竟很多商品供货商都是免费送货上门的。
所以天猫小店在扩展的时候,物流的成本优势就成为吸引加盟者的关键优势之一:物流的速度、成本、效率,这三个要素决定了小店店主及其客户的体验。
有人认为天猫小店将成为天猫线下的提货仓,其实是低估了小店经营者的精明,如果占用了小店店主的空间和服务,而他们没有获得相应的租金,这样的事情就不可能持续下去。
毕竟做生意,不可能总是一方占便宜,长期来看,都会评估自己的收益和成本,傻子可以一时,但是人都不会傻一世,除非他是真正的傻子,但是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开店呢?
阿里新零售的七剑下天山
天猫小店是阿里巴巴通过信息化系统+品牌开展新零售的模式之一,此前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在对线下资源的整合上,主要模式有以下七种:
1)战略投资模式:比如投资苏宁,在天猫扶持苏宁旗舰店,是通过资本纽带,与大型零售企业进行联合的方式开展新零售;
2)自营模式:比如投资银泰,从相对控股到177亿私有化银泰,通过资本完全控制之后在进行改造。
3)战略合作模式:比如与上海百联,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双方自愿进行优势互补,以技术、数据、流量合作的模式开展新零售
4)天猫实体超市模式:主要是指天猫超市线下店的开设。天猫作为品牌,走向线下与诸多实体超市同台竞争。以及前面提及的天猫小店品牌赋能的模式。
5)创新业态投资:比如盒马生鲜,作为生鲜领域的新零售,阿里通过投资的方式进行新业态的探索,并给予资源支持。
6)技术和品牌赋能:比如天猫小店。
7)无人店:在杭州开的首家淘咖啡,可谓是各种新技术黑科技云集一身。
无论哪种模式,新零售的核心都是指向线下,这是因为线下店的交易规模在中国整个社会零售总额中依然顽强的坚持在88%左右,网络零售的增速区域平缓进入僵持阶段。
不占领线下资源,零售就没法升级,所以我们看到阿里巴巴在资本、技术、品牌、物流等领域多管齐下,甚至不惜放下身段,亲自撸起袖子自己干,把一只脚踏进线下零售的重资产领域,变得越来越重。
举报/反馈

陈志刚

3026获赞 1.2万粉丝
电信、互联网行业资深分析师、研究员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