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一直是个专业属性高、同时也相对封闭的领域,随着大数据、影像识别、AI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医疗」这几年已经逐步兴起并快速发展,我们所熟知的不少科技公司,也正在用自身的技术沉淀进入市场。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 3700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中提出,2020年整体医疗健康领域的规模将达到8万亿 —— 几乎占据全国GDP的1/10,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用经济学常用的供需关系来分析医疗市场,可以看到需求端的一侧一直未被满足,14亿人口基数就决定了这场战役的难度,与之对应,「供给侧改革」已势在必行,除了传统医疗公司外,被视为「局外人」的科技公司正不断的加重配平供给侧的天平砝码——传统IT服务商IBM、互联网巨头谷歌、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乃至老牌家电厂商海信、语音识别公司科大讯飞、以及更多的创新公司都已开始行动。
「局外人」入场
科技公司进入医疗领域和核心是IT技术沉淀,IBM算得上其中的典型,诞生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前「蓝色巨人」历史上历经多次转型,最近一次是三年前提出的「以数据与分析、云、社交、移动和安全」为目标的大战略,去年一年,IBM股价平稳增长,初步印证了转型成功。
在医疗领域,IBM 的当红明星 ——「Waston」(沃森)人工智能平台是承载其「认知商业」愿景的落地产品,医疗领域里,Waston 通过机器学习过往资料,为医生提供诊断辅助已经投入实际应用,目前已经学习完成了25000个医疗病例,甚至落地国内开始了应用。除了内部研发外, IBM也曾在2年前以1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医学成像系统 Merge Healthcare 用于图像分析。
IBM进入医疗领域可以看做 Waston 系统的边界扩张,背后是数十年的计算驱动基因。
谷歌对数字医疗的重视也由来已久,2年前,其内部就设立了「Verily」的生命科学部门,旨在通过技术追溯健康和疾病的根源,其内部研发的产品也五花八门,比如能检测血糖的隐形眼镜、辅助帕金森患者的Liftware餐勺 ,甚至还要投入巨资开发可以提前预判病症的技术,达到未卜先知的效果,最近还传出了谷歌收购医疗公司Senosis Health的消息,后者可以利用手机摄像头来「诊断」某些疾病的发生以及监测身体指标,减少用户的医疗支出。
谷歌进入医疗领域的核心是自身的数据优势、用户优势以及对移动终端的控制力。
国内家电巨头海信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海信医疗子公司,早将自己定位于科技企业,在数字医疗领域,海信希望利用数据处理技术与多媒体显示技术优势实现精准医疗,主要提供的产品也是「精准数字化手术室系统」,其主要包括了五大核心设备:CAS/SID 、智能中控、一体化工作站、专业显示器、移动示教系统等,其最大亮点CAS核心是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通过对患者CT数据进行三维模型重建,进而有效帮助医生进行术前规划与模拟。
在数字医疗领域,如果说IBM应用领域更宽广,谷歌可以更直接面向C端用户,海信则是垂直服务于医院,提供包括诊断、手术、术后的全部流程方案,精准切入了临床阶段痛点。
此外,腾讯在8月份发布了腾讯觅影AI医学影像产品,主要针对食管癌、肺癌、糖网病、宫颈癌和乳腺癌,其中针对食管癌的智能筛查准确率(实验室阶段)已经达到90%,并进入临床前试验阶段;7月阿里健康发布了「Doctor You」医疗AI 系统,包括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云平台、临床医学科研辅助平台、以及医师能力培训系统等;科大讯飞则宣布在国际医学影像领域的权威测评LUNA 上获得平均召回率92.3%的检测效果摘得桂冠。
另有数据显示,目前仅仅从事「AI+医疗影像」这一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数量就超过20家,融资超过10 亿元;一份报告指出,数字医疗、在线教育和金融科技是目前创业圈最火的三个领域,这其中数字医疗在2017年第一季度获投数量和金额排名第一,其次才是在线教育,金融科技等。
无论是传统巨头,互联网大佬,还是充满活力的创业公司,这些不少人眼里的「局外人」所探索的多元化发展、转型,都不约而同的走向医疗健康,相比互联网领域的快速试错、引爆用户、口碑传播,医疗是个慢工出细活、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领域,他们准备好了吗?
概念如何落地?
数字医疗产品从概念到应用落地往往经历着数倍于互联网产品的时长,尤其涉及到治疗层面,更是牵扯到生命安全,必须做到极高的精度才能应用到患者身上,所以在这个阶段,科技公司的方案能否真正落地成为了衡量发展速度的重要标准。
国内企业中,海信是个典型的「后起之秀」,短短几年内已将整套方案落地实施,类似于的云计算之于互联网应用,如果把精准数字化手术室系统看做医疗「基础设施」,它上面已然形成了自己生态体系。
具体说说这套CAS/SID「精准医疗」系统:5大核心设备包括智能中控、一体化工作站、移动示教系统、手术室显示器、内窥镜显示器。
1.智能中控可以节省了手术室空间,相比传统设备它只有电脑主机大小,却可以实现16路信号输入输出,手术过程中可以方便、清晰地看到手术过程。
2.嵌入式的一体化工作站配备了双触屏,双触屏、摄像头、麦克风、可收缩写字台,作用是完成本机操作和外界交互功能,让手术室的医生和护士高效沟通。
3.手术室显示器,按照医学影像标准设计实现「一机四显」,清晰显示各类医学影像。
4.内窥镜显示器了匹配一线品牌腔镜,使得手术中的医护人员可以轻松看到患者影像和手术视频。
5.移动示教系统,不用改造就可以实现远程手术指导、直播、示教、录制等——将传统手术室升级成数字化手术室。
这套系统的价值在于,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在术前通过扫描的二维影像模拟为三维结构,更精确的显示器官上血管、肿瘤的分布,大幅提升诊断乃至手术的精准度,除此以外,得到三维模型后,医生甚至还可以对病患部位进行3D打印……结合 SID 外科智能显示系统,就形成了海信特有的精准医疗体系。
在海信看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尽管这几年受到追捧,但仅是作为工具解决了手术的执行,是「手」的延伸;海信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医生提供强大的外脑支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和手术成功率,如在过去,手术根治率只有5%的肝门部肿瘤,目前可达到70%的根治可能性。
相比互联网公司从数据层面以「软」形态切入数字医疗,海信则是从显示技术与硬件制造层面「硬」形态入局,对比前者,海信显得更为轻车熟路,堪比把医疗落地做成了消费电子品发布速度。
在落地环节上,海信则算得上后发制人:一方面,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已经落地全国40多家三级医院并应用,已成功挽救1700多例疑难肝胆胰的手术患者;另一方面,海信又与国内诸多顶级医院等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在数字化手术室的功能建设、业务管理、人工交互、人机智能等技术方向展开深入科研合作;在青岛已经完成数字化手术室方案中,这套系统被医院认为是「最实用、最好用」的方案。
可以预见的是,「精准医疗」大面积落地后,CAS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或将成为今后疑难手术的标配,事实上,这几年它就逐步开始逐步发挥能量。
- 2013年末,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首次进入临床使用,通过CAS将肝脏模型三维化,大幅提升了手术的精确度,保障成功率。
- 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完成了国内第一例利用海信CAS分离连体婴儿的手术,利用其系统三维建模分析和3D打印后再实施手术,有效降低了风险,目前,手术已经成功实施三例。
- 2017年,借助海信CAS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发布「董式肝脏分段体系」 ,通过对往案例的重新梳理建模,重新了分类肝脏分段体系,进而引起世界顶级儿科专家关注。
- 2017年 7月,海信的 CAS 在中国创新成果评选的顶级平台TopDigital创新盛典上被评为最佳产品创新奖,这是中国医疗领域唯一上榜及获奖的企业。
-2017年8月,CAS 推出了的最新版本,交互性能提效约50%。
通过这些落地案例,海信实质上证实了在进军医疗领域上的阶段性成功——从传统家电公司转型为科技型公司,不过医疗体系庞大,未来的规划上,海信希望更进一步,推出「全院级」数字化手术系统,覆盖整体医院手术室的交互平台,其价值在于快速提升数字化手术室的落地速度,可以统一部署,按需分配。这意味着,数字化手术室上的布署进展将在技术层面大幅提升,甚至也为中国数字医疗水准升至国际一线打下了基础。
除了「硬」切入医疗市场的海信医疗外,更多诸如IBM 、Google、Amazon 等依靠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上的优势不断与医疗机构合作落地,颇有些「黑科技」的味道,而国内互联网公司等则更多是在工具与医药、健康领域尝试,背后近10亿量级互联网用户是最大优势,但落地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远程诊疗等科技手段颠覆传统诊疗服务的「质变」前夜,市场迎来了技术创新取代商业模式的新阶段,传统医疗公司、IT巨头、互联网新兴力量以及海信等完成落地并转型成功的科技型公司,已经处在同一个大赛道内,在政策趋好背景下,未来5-10年的医疗市场或迎来指数级发展,这些积极参与者,也必将得到应有的回报。
举报/反馈

一言楠尽

5.7万获赞 1.1万粉丝
用商业常识解读互联网江湖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