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社交死磕的路上,焦虑的阿里似乎一直还在社交生态初始积累的原罪里打转。
千万级活跃用户,25分钟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0.3秒成交一件商品,30亿美元估值,二手交易电商“闲鱼”俨然成为阿里新的“独角兽”,其背后承载的阿里社交梦也再次见到曙光。
但现实情况是,“原味丝袜”、“60元裸聊一小时”等信息在闲鱼上并不鲜见,有些老用户甚至留言称“闲鱼也成为老司机聚集地”。被打造成社区的闲鱼,涉黄是无可奈何还是有意为之?闲鱼到底能不能成为阿里理想中的社区?阿里在社交方面的摸索还会持续多久?
“老司机聚集地”
今年春节后,闲鱼首页上出现一个新版块“女神驾到”,主要是一些女性发布二手衣物穿搭,其中不乏性感照片。有用户浏览时发现,不少人用性暗示留言挑逗发布者,虽然被发布者怒斥,但这些挑逗帖不会被删。有老闲鱼用户在留言里开玩笑,包括“闲鱼也成为老司机聚集地”,“老衲迟早要圆寂闲鱼”等。
有别于淘宝天猫的“货架陈列”形式,闲鱼更多通过个性化推荐向用户展示商品。用户小王在闲鱼浏览过“女神驾到”中部分较暴露图片后,其首页 “猜你喜欢”都是类似的性感女神帖子,回复数经常突破1000,活跃度远高于其他类型商品。
小王曾在一个帖子里看到有用户留下社交联系方式,邀请其他用户加入“裸聊”或者“黄碟黄书买卖”,小王添加了其中一位用户的微信号,立刻通过,随即发来“60元/小时裸聊包射”之类的价格表。
这样的“黄色咸鱼”在闲鱼上并不少见,没有实名认证,没有芝麻信用,淘宝等级也是0,在闲鱼上没发过商品也没买过商品,属于“僵尸用户”。
事实上,去年8月,闲鱼推出“闲鱼号”,号称“史上最严”的实名认证,但这种严格的审核机制显然并未出现在闲鱼所有涉及社交的部分。
小王尝试用另一个手机号注册新的闲鱼账号,未绑定淘宝、支付宝之类的阿里体系账户,更没有绑定身份证之类的实名信息。成功注册后,小王发帖时被告知“不实名不能发帖”,但他在商品发布信息下留言则毫无障碍。
“女神驾到”早已悄然改名为“实拍穿搭”,图片也“保守”了很多。但有老用户透露,逛闲鱼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看脸看胸,然后再是你的成交数。”由此看来,能明显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各种“荷尔蒙暗示”并不会彻底消失。
涉黄并非头一回
一心想在互联网社交领域有所作为的阿里,已经不是第一次显示出它的焦虑。
去年11月,支付宝推出圈子,动态下设置“打赏”功能,芝麻信用大于750的人才能发表评论。不少用户发布大尺度照片,“白领日记”及“校园日记”两个圈子刷爆各大社交平台。一向毒舌的王思聪直接在微博上评论,“O2O卖淫还是蛮X的”,引来评论和点赞无数。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随后道歉,宣布所有“擦边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
还可以将目光拉回到四年前的2013年9月,阿里曾倾集团之力推出第一个社交软件“来往”,计划投入10亿元资金全面狙击微信。上线之初,马云身体力行在来往的“扎堆”功能里唱歌,邀请KOL入驻。有传言称,阿里曾下达“三天花掉1000万推广”、“每个员工没拉到100个用户就没有年终奖”的军令状,来往的用户也很快破千万。
四年过去了,随着时任CEO陆兆禧下课,来往挑战微信早已宣告败北,但这期间每次升级都要打打擦边球。
来往曾加入小游戏“疯狂来往”,没有提示的情况下把用户视频传上优酷,爆出“艳照门”;后来又开了订阅号,有些用户升级后发现,系统强制关注的公众号主动推送小黄图。这两个功能现在都取消了,来往也改名为点点虫,主打美女直播和阅后即焚,如果说这两个功能只是暗示,那么其聊天交友则是赤裸裸的明示。
打开点点虫首页订阅中的聊天交友,只有“匿名聊天”、“单身交友”两个选项。无冕财经记者打开前者,前三条就是用户直接发布求约炮,而后者则是单身男女的照片与个人介绍。但相比于正常回帖数在10个左右,一些“露胸”的照片回帖量动辄数百。
而这个社交软件也是凭一个手机号就能注册,无需实名认证。
阿里的社交焦虑何解?
阿里一直未曾放弃在社交领域的尝试,即使走上社交平台初期靠软色情进行原始积累的老路也在所不惜,阿里的社交焦虑可见一斑。
知名IT评论人洪波去年曾撰文称,支付宝仍然一意孤行做社交,一定有不得不这么干的充足理由:因为在支付频次上,3岁的微信支付赶超12岁的支付宝。
脱胎于淘宝二手的闲鱼,极力淡化“电商”两个字,强调“社区”,闲鱼更倾向打造一个用户交流的场所,“这种聊天、互动、讲故事的社区式交易模式不仅区隔了闲鱼与其它闲置交易平台,还为闲鱼赢得不少‘忠粉’。”闲鱼CEO谌伟业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闲鱼已经搭建起一个独立于淘宝外的社交生态。
但闲鱼强大的交易属性压制了用户的社交欲望,基于位置或兴趣的“鱼塘”似乎可以形成用户的共同话题,但不管买家还是卖家都是基于商品进行搜索,而不像豆瓣、贴吧之类是基于话题。即使现在闲鱼鼓励 “线下面交”,普通用户都希望交完走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钱”开始的关系,就很难是纯粹的“社交关系”。这也同样适用于支付宝,连续两年砸下几亿真金白银的“集五福”,也换不来用户驻足聊天。
难道阿里做社交无望了吗?
2015年1月,来往产品事业部负责人陈航重新做了个钉钉,从免费语音通话、多方通话切入商务社交,这也许可以看成是阿里借企业应用撕开了社交领域的一个重要缺口。一方面,随着微信越来越重,用户急需一个新的空间分离生活与工作,另一方面,这个产品解决的核心痛点是老板需要更高效的员工管理软件,因此,钉钉也在推出一年后,顺理成章地登上了2016年各大年度榜单,在知名分析机构艾瑞咨询推出的2016年12月榜单上,钉钉进入办公司管理软件前三位。
钉钉在去年10月宣布从企业社交软件变成了服务平台,联合饿了么、阿里旅行等服务商切入更多元化企业服务。是不是又不做社交了?对此,陈航的回答是:“大家一直都说阿里巴巴社交做不好,实际上,社交只是个定义问题,到底什么是社交?在工作层面上,沟通和协同就是社交。”
企业级市场从2016年开始爆发,仍在井喷式增长中,钉钉从市场爆发初始就迅速建立了巨大优势。也许正如陈航的花名“无招”一样,有时候反而放下“社交执念”,才是真正的“无招胜有招”。
举报/反馈

新出行指数

291获赞 1万粉丝
数据化解读中国路面经济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