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叫方木,我是警察。”
读过《心理罪》原著的,大概都会对这句台词有印象。毫不夸张的说,方木是《心理罪》系列的戏胆,也是电影版《心理罪》的核心。
最初知道李易峰饰演方木的时候,其实是有些担心的,不是担心李易峰演得不好,而是李易峰给人的感觉太阳光了。原著中方木一开始他是个年轻的大学生,戴眼镜很文气身材偏单薄,且稍稍偏于阴暗。到了这部戏中,李易峰饰演的方木,又会给人如何的表现呢?与其说是担心,倒不如更多是好奇。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电影,《心理罪》无论是从原著还是电影的角度都是比较独特的,因为是以犯罪心理作为切入口,
犯罪心理画像在国内还属于非主流,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成为刑侦、勘察范畴内的一门固定技法。但无疑,《心理罪》从一部作品的角度来看,已经足够吸引人,原著作者雷米是公安院校教师,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其作品中多数犯罪心理学、法学、刑事侦查学、现场勘查学,这些在原著中多有表现。当然作为电影,在90分钟的时长内,不可能全部去涉及到,而是突出了原著中的重点——对犯罪心理的专注。
而对犯罪心理的专注,少不了的就是对角色的刻画,无论是正反角色,二者是统一的。就拿李易峰饰演的方木来说,开场其实改变了一些原著的设定,将方木的个人心锁进行了淡化,也就是说,依照电影化的叙事风格,上来先交给观众一个初出茅庐的警察,内心方面避而不谈,反而专注于方木的另一大特色——犯罪心理学方面的天赋,在一场戏中就勾勒出来。随后再通过事件性的发展,一步一步的将角色内心刻画出来。
李易峰对此的演绎,实际上是循序渐进的,说句实话,李易峰的形象其实与内敛、刚出道时期的方木有点类似,那就是对犯罪现场和画像的渴望。但作为警察,他似乎没把犯罪现场当做分内的事情,而是利用自己的天赋来完成项任务而已。
总的来说方木简简单单就是个普通人,刚出道的小职员,对阴暗的社会层面不甚了解,故事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一直被这个心结所锁住,他没有那种大悟众生的思想,也懂得害怕,一直远离是非中心,既可以说是怕,也可以说是避免因为自己身边的人受伤害,而这一切的转折,到最后都是陈希给他的。
陈希的死,是转折点,让他真正明白了自己作为警察的意义。因为“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阴影。所以电影方木在片中,实际上是一步一步被逼到了自己的另一面,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警察,逐渐深入最黑暗的领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洞悉了对方的犯罪心理,从而进行了完整犯罪画像。
李易峰饰演的方木前后的转变,在这里显得十分明显,从开场的有些莽撞和傲气的阳光男孩,到后期目光的阴沉、黝黑的眼眶和面沉似水,这就是循序渐进,李易峰对这个角色很好的把握了度量,将方木前后的转变完全烘托出来,使之角色刻画和心理转变入木三分。而后半部当他看见陈希尸体形象的时候,那悲悯的表情和面孔,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这就是一名演员的进步。
举报/反馈

梦见乌鸦

1.3万获赞 1.1万粉丝
极客作家,影评怪咖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