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追溯近现代玩“模块化”的源头,多数人认为,二战中德国只存在于蓝图中的E系列坦克开创了模块化的先河。
(E100超重型坦克复原模型)
E系列坦克本意为“通用型坦克”,意在可以交换发动机、变速箱等大型模组使用以降低维修成本。发展到现在,大多数工业产品的零件已经统一化,标准化,这其实也可以视为一种“模块化”。
不过今天要谈的不是坦克,不是工业,而是手机。
在手机上“模块化”的雏形,一般认为是十多年前索爱和诺基亚推出的一款可以通过自家数据接口连接的即插即用外接摄像头配件。而说到智能手机“模块化”的鼻祖,便不得不提2013年的那个秋天。
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的启蒙者
2013年秋,时值iPhone 5s发布,然而在发布会之外,Youtube上一则关于未来手机构想的视频却引起了科技粉丝的关注。
视频里,有这么一款手机突破了传统的框架,手机内部的各个元件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堆积起来,更换不同的部件便可以改变功能,或者提高性能。
Phonebloks,这台只存在于视频里的“梦幻”手机,让手机行业对模块化手机有了最初的认识。
(Phonebloks概念图)
同年,谷歌旗下,隶属于摩托罗拉的ATAP部门宣布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手机,这种手机不同于传统机型,内部电子元件,包括屏幕,处理器,内存,电池,摄像头等,都支持自由更换。这个研发计划被命名为Project Ara。
Phonebloks终究是存在于视频里的幻想而已,而谷歌的Project Ara倒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这也让人们惊呼,模块化手机要诞生了!而且还是由谷歌这种巨头来操刀,未来手机的形态就要改变了!
2013年,是人们对手机充满幻想的一年,人们幻想着谷歌会带着他的Project Ara,踩着七色彩云从天而降,为现有的手机带来革命。
在谷歌的理想中,Project Ara手机就像早已发展成熟的台式电脑一样,可以点对点升级,通过更换部件提高性能。消费者想升级摄像头就升级摄像头,换SoC就换SoC,完全不用看厂家脸色,也不怕厂家在配置上挤牙膏。
被谷歌这么一带动,很多不知名的厂商纷纷跳出来说要做模块化,当中就有来自荷兰的Fairphone。排资论辈的话,或许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量产的模块化手机。不过雷声大雨点小,Fairphone到现在是死是活也没人知道。
(Fairphone)
然而Project Ara却命途多舛。ATAP部门年年都说有进展,但是年年跳票,根本拿不出像样的成品来,哪怕原型机也是捉襟见肘。反而是部门领导多次更换,连首席设计师也离职了,Project Ara的命运开始变得让人担忧起来。
更要命的是,Project Ara还没研发成功,摩托罗拉就被谷歌卖给了联想。大家知道ATAP部门本来是隶属于摩托罗拉的,虽然在交易中不包含ATAP部门,但是明眼人已经看得出来,Project Ara怕是要难产了。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
兜兜转转来到了2016年,三年过去了,Project Ara却还是没有任何影子。期间谷歌虽然展示过一次原型机,但是已经和初衷相去甚远。该原型机的SoC等核心部件不可更换,手机主要元件被焊死,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被寄予厚望去改变手机行业的模块化手机了。
到了2016年9月,死亡宣告到来。谷歌宣布无限期停止Project Ara手机的研发工作,也就是说Project Ara尚未面世便胎死腹中。
谷歌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也低估了这种乌托邦式的“模块化”手机的制造难度。手机行业各自为政,不像PC行业那样发展多年,整个产业链已经有了高度的默契。
首先是各家手机厂商对自家手机内部电子元件的处理算法各有千秋,不同的电子元件不可能互相通用;二是手机内部空间日渐金贵,更换不同部件很难保证稳定性。手机不同电脑,电脑业界早已有统一的接口标准和软件驱动,而手机内部结构则是靠各自自家公司设计的,怎么可能和电脑相比呢?
(PC行业早已统一平台接口)
PC行业的模块化,不是手机可以轻易复制的,哪怕巨头谷歌出马,也只能马失前蹄。
谷歌的失败,也几乎扑灭了业界对“模块化”手机的所有幻想,很多投机倒把赚名声的小厂商也纷纷偃旗息鼓,谷歌式的“模块化”似乎看不到出路。
LG的模块化探索
LG在功能机时代虽然不是领头羊,但是也是一方霸主,活得也算是逍遥自在。但是自智能手机大潮以来,风头被国内同行三星抢去,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份额也不见起色,到了2015年,旗舰手机LG G4叫好不叫座,已经到了不变则危的紧张境地。
古人云:穷则思变。LG要变,便把目光放在了“模块化”身上。
LG 在2016年的MWC展会上发布了LG G5和两款模块,一款增强拍照体验,一款增强音乐播放体验,LG把这种模块化拓展的功能命名为Magic Slot。
虽然LG和谷歌的理念同是“模块化”,但是实现的方法却大不相同,而且思路上也相去甚远。
和谷歌那种允许更换核心部件的模块化理念不同的是,LG理念下的模块化侧重的是“功能增强”,本质上是一种锦上添花。
LG设计模块化的思路是,在兼顾可换电池的前提下实现模块化,所以才有了更换“下巴”这个思路。LG充分利用了拆卸电池过程中的“拆卸物”,直接把可拆卸部分设计成模块。
就像以前可换电池的功能机一样,需要拆开后壳才能更换电池。而LG则是将“后壳”做成“下巴”,然后把“下巴”做成“模块”。
LG的模块化部件就像是科幻小说中的“能力增强外甲”,穿上它会更强,但是没有他也不会对本身造成什么危害。
(LG G5的模块化设计)
反观谷歌的模块化则是伤筋动骨类型的,只要缺少任意一个模块,那么手机便不能正常运行。
小雷(微信ID:leitech)个人认为,LG对模块化的理解更加贴合这个手机厂商各自为政的手机市场。诚然和谷歌相比,LG有那么一点“伪模块化”的味道。但是从实现方式和研发成本看来,LG的“模块化”要比谷歌主导的“真·模块化”成功得多。
最直观的对比是,LG的“模块化”手机成功量产出货,而谷歌的胎死腹中。
但是很可惜的是,LG一共也只做了一代、一款模块化产品,只有LG G5这个独苗。继任机LG G6正式放弃了模块化,回归到传统手机上来,这足以说明,在LG眼中,模块化的探索是失败了。
小雷(微信ID:leitech)个人认为LG模块化手机的失败主要有几个因素:
模块售价过高。
更换模块、使用模块过于复杂,麻烦,学习成本高。
模块数量少。
但是在手机业界,LG G5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实现模块化手机量产的厂商,LG的模块化设计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借助LG之手,“模块化手机”第一次从概念转换成大众消费品。我们必须要对LG这种探索、创新和进取的精神致以敬意,LG在对手机可能性的探索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很可惜,LG G5销量并不如人意,这也导致了LG对模块化这条道路失去了信心,LG的模块化探索也戛然而止。
摩托罗拉的模块化探索
有趣的是,摩托罗拉和LG不约而同地在2016年发布了模块化手机,LG是在2月,摩托罗拉则是6月。而谷歌是在同年9月宣布无限期搁置Project Ara的。
说回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在被联想收购后,并没有将ATAP部门一并带走,准确说是谷歌舍不得放手。
摩托罗拉在2016年的时候,已经回归中国市场近两年。虽然收归联想旗下,并且获得联想的渠道和供应链支持,但是手机业务依然毫无起色。在市场份额和营收表现上,摩托罗拉和LG意外地相像,不过LG处境还是要比摩托罗拉要好一些。
和LG一样,穷则思变,而那么巧的是目光也同样放在了模块化身上。作为ATAP部门曾经的母公司,骨子里还是有想做模块化的基因。
在2016年年中,联想旗下摩托罗拉发布了模块化手机Moto Z,打开了摩托罗拉的模块化先河。
(Moto Z和后磁吸式模块化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Moto Z连接模块的方式不同于LG的拔插结构,而是通过手机后壳底部的磁吸点来连接模块,用磁力来固定,用金属点来进行数据交换。
而这个磁力固定的设想最初也是Project Ara的设想,这也可以看作是ATAP部门给摩托罗拉移动留下的遗珠吧。
在做模块的理念上看,摩托罗拉和LG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摩托罗拉也一样认为模块应该是手机的增强型部件,而非核心部件,通过模块的更换可以给手机添加不同的功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而和LG不同的是,摩托罗拉模块与手机连接的方式要更加优雅一些,也更加合理一些。LG更换模块需要拆下巴,而摩托罗拉只需要将模块放在手机后背轻轻一贴。整个过程不到一秒,无需关机,无需打开App,无需进任何操作界面,模块便可以正常使用。
(磁吸式模块化设计)
同时摩托罗拉(其实是联想),定下了三年之约。在这三年里,发布的任何机型,发布的任何模块,都可以相互通用。还定下来开发者鼓励计划,鼓励开发者设计模块,并承诺自2016起的三年内,每一年都会更新数量不等的模块。
摩托罗拉的模块化设计应该是市场上出现过的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案了,从合作伙伴到解决方案,到开发者激励方案,都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但是模块化给摩托罗拉带来任何起色了吗?除了增加话题性之外,对销量方面却没有任何帮助。
作为脱胎于谷歌Project Ara的Moto Z,它的模块化也没有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小雷(微信ID:leitech)认为摩托罗拉模块化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如下:
模块本身和LG一样定价太高。
手机本身的硬实力不过关。
品牌号召力正在历史低潮。
运营团队的经营不善。
既然谷歌失败了,LG也不玩了,自己销量也一般,那么为什么摩托罗拉还要苦苦坚持呢?小雷(微信ID:leitech)认为,这和摩托罗拉、联想高层对当下市场的判断,还和摩托罗拉固有的工程师思维有关。
联想CEO杨元庆曾表态,“Moto Z是我的项目”。据说当初谈收购的时候,杨元庆就看上了摩托罗拉的模块化设计。但是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联想高层对当下市场环境的判断。
(联想CEO杨元庆)
现在手机同质化程度非常高,没有自己独特卖点的产品很难打开新销路。过去摩托罗拉也推出过Moto X系列这种比较常规的产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销量也并不好。联想高层认为当下是摩托罗拉重建品牌形象的重要时期,必需靠差异化产品树立品牌形象,所以才寻思着靠模块化产品打响名声,为此联想也表示哪怕三年不盈利也要坚持模块化。
另外一个因素则是摩托罗拉芝加哥团队的迷之固执。从过去的Moto X系列产品的种种短板其实也不难看出,摩托罗拉对于自己的产品非常有自信,从来都是以工程师的思维看待产品,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反馈和考察市场的动态走向。如果不是联想团队的加入,可能现在的产品会极端得多。
摩托罗拉的模块化还没死,它还会有第二代Moto Z和第三代Moto Z。到底摩托罗拉的模块化道路是不是走到头了,要等到2019才见分晓。
其他厂商的模块化探索
除了LG和摩托罗拉之外,也有一些厂商曾经提出过模块化的概念。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及过的Fairphone。
Fairphone在时间点上是第一个生产出模块化手机来的手机品牌,但是创新点无论和谷歌还是LG还是摩托罗拉相比都太过薄弱,在当时也掀不起任何波澜。
除此之外阿尔卡特也曾经高调宣布要制造模块化手机。在2017年的MWC大展上,阿尔卡特曾宣布至少推出一款模块化手机。
该款命名为A5的手机采用了类似于摩托罗拉的模块化设计,但是更加直接粗暴,就是通过拆换后壳更换模块。也就是说模块是集成在手机后壳上的。但是时至今日也没有更多消息,到底该手机是否会量产就不得而知了。
(阿尔卡特A5)
另外,最近传出消息,Facebook将从谷歌接手Project Ara,自行生产模块化手机。但是这也不过是刚刚有消息传出,具体如何还不得而知。如果Project Ara通过易主的方式重新出现在公众眼前,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看明日春花
洋洋洒洒几千字,那么到底“模块化”这个概念还可行吗?从谷歌带起的热潮到LG、摩托罗拉的加入,再到热潮的退去和只剩摩托罗拉苦苦支撑,实话说“模块化手机“概念的前景可能真的不太妙。
如果我们回归本质看问题,“模块化”概念的兴起的本质,是反手机同质化的本质。后苹果时代手机的同质化日渐加剧,这是主观审美条件所致,也是客观的供应链因素所致。
(手机同质化)
而“模块化”的探索,正是科技公司面对手机同质化作出的呐喊,他们希望手机能够与众不同,能够有个性,能够代表自己的性格。
(模块化的先行者和践行者)
但是市场用残酷的事实说明,“模块化”手机还是太过理想化了。无论是谷歌,还是LG,还是摩托罗拉,市场都没有给予正面的反馈,更不用说那些虽有心而无力的小厂商了。
但是哪怕市场、消费者不买单,小雷(微信ID:leitech)仍愿意将掌声送给谷歌,送给LG,送给摩托罗拉。我们应该将掌声送给这些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正是有他们,我们这个沉闷的手机市场才能多泛起一些涟漪,多吹过一阵清风,多看到一些激动人心。
举报/反馈

雷科技

490万获赞 146.2万粉丝
专注AI硬科技
2022百度影响力创作者,广州市微宝信息科技官方账号,优质数码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