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订阅李俊慧的百家号
文/李俊慧
日前,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榜单显示,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十四年增长,今年达到了115家。其中,在净资产收益率榜上,中国公司中排位最高的是华为、美的、腾讯、吉利和万科。
不过,虽然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上榜企业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比如华为在手机业务方面在取得突飞猛进成绩的同时,在社交网络上的用户声音似乎变得不再纯粹。
一些疑似恶意灌水或虚假评价的信息开始涌现,而一些用户真实使用体验的分享则被遭致“攻击”。一头是“不买华为手机不是XX人”,一头是“买华为手机就是一种修行”,那么,华为到底得罪了谁?惹的网络上“民怨沸腾”?
做手机,华为不仅与国外厂商竞争,也与国产厂商竞争
(类似把华为“夸”上天的内容随处见)
回顾华为过去的发展,在面向企业端市场做通信设备时,华为的形象和用户评价相对是客观的。
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华为在该领域或世行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国外厂商,比如爱立信等,另一方面,国内相关厂商数量有限,再加上主要面向企业端市场,几乎没有个人用户,因此,也就不易出现恶意抹黑产品或服务的声音或说法。
而智能手机市场,则完全属于个人用户市场,受众更广,竞争更激烈,全球前十大出货量的智能手机厂商中有7、8家都在国内。
身处智能手机市场的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们,既要与苹果、三星等国外手机厂商竞争,也要与国内手机厂商相互较量。
IDC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
与此同时,IDC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达到14.7亿部,与2015年全年14.4亿部相比,仅增加了3000万部,增幅仅为2%,几乎可以视为“零增长”
这意味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存量搏杀”氛围更加浓厚,厂商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会更加明显。
在国产手机厂商,小米、魅族属于擅长营销的代表,OPPO、vivo则属于擅长线下渠道的代表,华为、中兴则属于技术积累较多的厂商。
因此,各有特色的国产厂商之间,在对方擅长的领域中短时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比如小米的线下销售短时赢不了OPPO,比如魅族的技术短时超越不了华为,再比如,中兴的网络营销应该也远不如小米等。
国产手机厂商应将重心放在技术和品质,而非无休止的恶意“灌水”
(华为余承东反思微博下的力挺跟帖)
(类似这种在华为余承东题为反思的微博下力挺跟帖,极易引发消费者反感)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简单说,手机厂商之间相互组织“水军”对竞争对手的手机性能、质量等做虚假评论甚至是恶意诋毁式评论,损害商品信誉或商业信誉的做法,都属于法律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华为相关的评论中,有类似“不买不是XX人”情感绑架式的评论,也有类似“你为什么不买华为手机”诱导打压式的评论,还有类似“华为总是对的”莫名其妙式的评论。
比如,在华为P10“闪存门”事件中,华为余承东发布了一条“深刻自省,迅速改进!”的图文微博,反思华为在应对“闪存门”上的不足,但是,下面的评论跟帖中,在同一时间出现了大量与主题不相关的“力挺”评论,让用户看上去很滑稽。
对于这些评论或恶意灌水,有的很明显不属于直接用户的评论,有的看上去很像是华为组织的“水军”,但实际上这些有可能都是竞争对手恶意为之。
简单说,直接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的做法,涉嫌不正当竞争,间接的在华为致歉主题下无理由的力挺、支持的虚假评论,容易造成消费者反感的内容,也有不正当竞争之嫌疑。
对手机厂商来说,将重心放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之上,少一些恶意攻击,多一些产品创新,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对于各类评论、跟帖,都要保持一定理性,避免被误导,对产品有疑问的,可以到其各类线下店试用、体验,切勿人云亦云。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长期关注互联网、知识产权及电子商务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
举报/反馈

李俊慧

61.4万获赞 5.9万粉丝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