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的出现全面改变了世界,天气预报、追踪定位、无线通讯……我们虽然与它们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但它们却真真切切的影响着人类每一天的生活。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也可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卫星呢?
然而由于造价昂贵,手续复杂,在过去卫星事业一直政府的主场。相关的太空硬件只有将军、跨国公司和最享有特权的科学家才有权使用。但近几年杀进市场的微型卫星,却却让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甚至连马斯克扬言,到2019年,要发射4425颗卫星上天。毫不夸张的说,太空已经成为了未来创业的主竞赛场。
本集《创业美国》中采访的公司Spire,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商用卫星的公司。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数据以及先进的卫星技术来进一步优化并解决诸如气象卫星网络、贸易运行监控以及海上预警等问题。
早在2015年时,Spire已经成功发射了自己的卫星,对于Spire而言,将卫星送上太空成为是他们公司商业模式中一个必要的“冒险”过程。
所谓的微型卫星,质量往往不超过几千克。他们的制造成本可以降低好几万美元,这使得他们比目前的大卫星便宜成千上万倍。并且还可以提供给中小公司、创业公司和大学一些院系进行发射,有时甚至会在集体融资网站集资。
不可否认的,这些卫星并非无所不能,但在巨大的价格差之下,巧妙使用它们,可以在许多方面挖掘到出人意料的可能性。
★看点一什么是小卫星?小卫星可以怎样改变航天业?
波音卫星业务负责人保尔·罗斯科(Paul Rusnock)曾经表示,现在他们正在计划采用类似尽可能多使用 3D 打印、标准化卫星设计之类的办法,从而尽量减少冗杂的组装步骤、加快卫星生产的速度。事实上,长久以来卫星制造其实都是高度定制化的生意,过于依赖手工组装制约了微型的生产速度,所以单颗大型商业卫星的发射成本就高达5000万-4亿美元。
但是最近几年杀进市场的微型卫星公司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他们用新的方式生产,将标准化的组件装配在一起,卫星生产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现在单颗成本甚至可以便宜到 4000 美元到 6000 美元左右。
★看点二卫星行业的其他发展趋势制造成本的降低带来了哪些利好?
SpaceX的成功让航天业变得尤为引人关注,与此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创业公司,而非政府机构开始成为新一轮太空竞赛的主角。数据显示,去年发射的大多数卫星并不是由传统太空公司发射,而是由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公司发射。
新的资本来源进一步催生了更多小型卫星的发展。咨询公司Euroconsul就曾经预估,2016到2025年将会发射约3600颗小型商用卫星,其中超过2000颗属于风险资本投资的对地球进行观测的公司。
而航空航天分析机构Tauri Group的一项研究也显示,2001至2005年间,全球航天业的风险投资总额仅为1.86亿美元,2011至2015年间上升至23亿美元,其中一半的投资者来自加州。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小型卫星开发,或者则专注在为小型卫星特殊要求而定制的发射器上面。风险资本的进入,也昭显了相关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稳定。
★看点三航天业迎来风投春天普通人也能涉足航天领域?
人们对人造卫星并不陌生,中国的东方红、美国的探险者一号或者是前苏联的史普尼克一号,一般人总能说起几个。但人造卫星到底有什么用途呢,可能大家就不全知道了。
人造卫星种类很多,可以按照轨道种类或者轨道高度来分类,也可以按照重量或者飞行方式来分类。但是最被熟知的还是按照用途,把人造卫星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以及应用卫星的方式。
科学卫星被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技术试验卫星被用来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先期试验。而应用卫星则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目的服务。
像天气预报,就是气象卫星提供的监测数据;电视转播信号,移动电话通信,高速网络等是来自于通讯卫星的服务;地球观察卫星提供地球生态数据;GPS的数据则来自于导航卫星。
近年来,为了航空安全的管制规范,联合国旗下机构国际民航组织(ICAO)就设立飞行追踪新标准,要求商用飞机每隔15分钟报告一次位置。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好的利用卫星有助于我们降低飞机失联等灾难的发生。
★看点四
卫星的种类和用途进一步升级天气预报会更准?马航的悲剧也不会重演?
追根溯源,人类的宇航时代始于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星一号。
四年以后,一颗由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行研制的卫星:OSCAR-1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有力地证明了个人,民间团体,绝对能拥有研制、开发、控制卫星的能力。
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从未离开过私营企业,比如传言NASA一直依赖与私营太空企业的合作,至今没有独立建造过一艘宇宙飞船或者火箭。更有人指出,正是商业合作,推动了美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事业成本昂贵,近年来政府进一步打开了私营化,商业化的大门。
作为私营卫星公司中的佼佼者,Spire在公司运营方面最重视的还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团队。他们的CEO长此秉承的企业文化即是,不会辞退任何一个员工。他坚信,只有非凡的人才,才能成就跨时代的事业。而这也意味着,想要进入Spire公司,并非易事。
★看点五号称比哈佛还难进的公司创业公司应该如何进行团队管理?
奥巴马政府曾经通过的《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The U.S. Commercial Space Launch Competitiveness Act),正式推翻了法律曾经规定的所有卫星都要遵循《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的条款,自此,太空探索领域的新玩家们纷纷登场。
The Voice of Satellite Industry行业报告显示,2014到2016年间,全球卫星行业收入高达1274亿美金。在这一轮太空竞赛中,来自科技圈的大人物无疑成了最引人注意的引航者。
除了Elon Musk 创立太空探索SpaceX“龙”太空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返回地球,开启了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Jeff Bazos著名电商亚马逊创始人,出资创办航天运输公司Blue Origin,其接下了法国卫星运营商 Eutelsat SA的卫星运输订单,运载火箭正式实现了商用化;Google前卫星工程师Greg Wyler,创立的卫星公司 OneWeb,致力于发射低轨小卫星组建通信网络,目标用户是是消费者和小型商业客户。
★看点六科技大佬主导下的太空淘金热卫星创业应该何去何从?
举报/反馈

陈一佳

14.9万获赞 4.4万粉丝
财经评论员|三橙传媒创始人|路透社前主持人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