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大热之下,除了共享女朋友这个项目还没有出现,其他各种共享相继涌现。共享雨伞就是其中之一,而尴尬的是南昌共享雨伞投放半个多月之后,3万把雨伞全不见了踪影,项目负责人还表示藏伞于民就是初衷,怎么看都像是清秋大梦破碎之后的嘴硬。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三万把伞难觅踪迹
据媒体报道,2017年6月15日,南昌市八一大道、北京西路等繁华地段的公交站台和地铁站点出现了一批共享雨伞,总计3万把。只要下载一个APP,注册后缴纳19元的押金,并支付相关费用,就能借走一把伞,使用收费是半小时0.5元。
项目出发点很简单,跟上共享经济的大潮,加上南昌的气候多雨,选择梅雨季节投放共享雨伞应该可行。但令项目负责人没有想到的是,投放仅半个月后,3万把雨伞就全军覆没,投放点一伞难觅。
共享雨伞项目负责人赵书平对媒体做出回应,“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藏伞于民是初衷,主张市民把伞带回家”。并且表示还会扩大共享雨伞的投入,7月中旬会在南昌再次投放5000把。
有媒体分析,藏伞于民是初衷这种说法,只不过是在项目失败后的嘴硬之词。投资人不是拿钱来做慈善,三万把雨伞全不见了踪影,雨伞里没有GPS,市民得知密码之后可以反复使用,想要找回难上加难。
梦醒后的反思
共享经济热度不减,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宿舍、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等各种各样的共享挤入了人们的生活。“共享经济在考验人民素质”,“共享经济是城市的照妖镜”,“共享经济就是烧投资者的钱”,这些话题随之被人们热议。
晴天借车,雨天借伞。共享雨伞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真正投放到市场之后如何盈利,如何防止丢失而出现无伞可借的尴尬局面,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负责人赵书平“藏伞于民是初衷”的回应也引发网友质疑,这是共享雨伞,还是在变相卖伞?一把伞造价多少,是不是交的押金都够买一把的了?
“后期会加大投入”,如果投入之后还是像现在这种情况,全部被市民拿回家中使用不再归还,就像共享单车被加了私锁占为己有,那“共享”二字恐怕就失去了意义。而且要加大投入到什么程度,市民人手一把?那真的就和网友所说的卖伞没有差别了。
有业内人士称,共享经济可行,共享雨伞不可行,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雨伞租赁,这是一个伪风口。长沙、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也都有共享雨伞项目出现,结局都没有好过南昌多少。共享雨伞自身的问题加上现实的残酷,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清秋大梦在诸多大爷大妈市民面前被碾压得渣都不剩。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举报/反馈

熊出墨请注意

9.1万获赞 4.7万粉丝
10年主流媒体从业者。
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