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虽然 Uber 前 CEO Travis Kalanick 业已卸任,但 Uber 公司与其投资方却迎来了始料未及的「劫后余波」。
据纽约时报报道,Uber 员工于本周三开始正促成一份旨在要求公司股东召回前 CEO Travis Kalanick 的情愿书,情愿要求将 Travis Kalanick 复位为「公司的活跃角色」。该情愿通过「链接点击」的形式来收集公司的联名人数(如果员工想要联名,只需使用 Uber 公司的身份凭证登录一个 Google Doc 即可),因此联名者们无需真正使用纸笔「签名」。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1100 名 Uber 员工点击了该链接。不但如此,Uber 员工还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他们对为 Uber 公司的崛起居功至伟的前 CEO 的留恋与不舍。
情愿中提到:「他(Travis Kalanick)为公司夜以继日地忙碌,有他才有公司的今天。」
最近 Uber 公司的境况只能用「鸡飞狗跳」来形容,使得包括 Uber 的最大股东 Benchmark 在内的不少投资方都曾向 Travis Kalanick 逼宫。上周二,40 岁的 Travis Kalanick 宣布他将卸任该公司 CEO 一职,作为对其主要投资方的回应。
Uber 在之前的数月经历了包括法律纠纷、工作环境问题、性骚扰丑闻在内的百般劫难,由此导致公司进行了大量的解雇和内部调查,Uber 还承诺今后定将对公司文化进行改革。
Kalanick 的辞职令硅谷众人大惊失色,他们曾认为 Kalanick 定会在 Uber 稳坐江山:一是因为 Kalanick 握有 Uber 的大量股份;二是因为 Kalanick 才是使 Uber 从一个小小不然的叫车服务公司于仅仅 8 年内就蜕变为拥有近 70 亿美金市值的 IT 大鳄。
Kalanick 的离去让 Uber 骤然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况之中。Uber 并没有一个代理 CEO 职位,即使它有,估计此人在目前的境遇下也会无计可施,因为他需要与董事会共同承担管理责任,而董事会现在也是「人手不足、百废待兴」的状态。Uber 正在积极招聘新的高层与董事,公司董事会中的各个职位也是与此同时几经易手。
(Uber 管理层的人员变动:其中绿圈代表就职中;黄圈代表正在接受调查;红圈代表空缺或已卸任)
此次情愿的发起人是 Uber 的一位名为 Michael York 的产品经理。他号召员工「团结在以 Kalanick 为首的队伍周围」。
York 在一封寄往他同事们的电邮中提到:「人无完人,我始终坚信他(Travis Kalanick)能蜕变为公司今后需要的领袖,他是我们公司的制胜法宝。」这封邮件的标题为「支持 Travis」。他还在电邮中说:「我希望董事会能真正倾听员工所想。董事会做了错误的决定,他们向 Travis 施压,导致了他的离职。Travis 应该重回『运营岗位』。」
但这份情愿 1100 次的点击量只占 Uber 公司逾 15000 名员工中不足一成的比例。
York 与 Kalanick 私交甚笃。Kalanick 曾成功劝说 York 在 2012 年,也就是 York 18 岁的时候,辍学并加入 Uber。据因职权所限而不愿公开姓名的两位知情人士透露,York 还曾与 Uber 产品经理 Jeff Holden 在几年前共同帮助 Kalanick 制订了该公司现已臭名昭著的「14 条文化价值观清单」。该清单在 Uber 被执行内部调查后正处于重新制订阶段。
据三位 Uber(前)员工透露,本周三晚,该公司员工在 Uber 的旧金山总部举行了两场小规模、非正式的集会。在集会中他们探讨了公司的现状,偶有几人还对公司前 CEO 的离去表达了自己的痛惜之情。
Uber 员工 Margaret-Ann Seger 在 Facebook 上发表长文力挺 Kalanick。她将 Kalanick 称为「所有企业家的榜样」。她的这篇长文已经收到逾 700 次的点赞量,点赞者包括 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 和硅谷中左右逢源的风险资本家 Joe Lonsdale。
一代枭雄因何陨落
据纽约时报报道,Kalanick 在周二面试 Uber 高管的一次旅行中,在酒店里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Matt Cohler 和 Peter Fenton 的拜访,他们都是 Uber 最大股东 Benchmark 的风险投资人。他们交给 Kalanick 一封信,信中提出了包括令 Kalanick 于本日之内辞职等一系列要求。这封信由 Uber 的五大投资方共同署名,其中包括 Benchmark 和共同基金巨头 Fidelity Investments。
随后,Kalanick 向《赫芬顿邮报》创始人、Uber 董事会成员 Arianna Huffington 征求意见,Huffington 指出信中开具的建议「值得考虑」。整整一下午的时间,Kalanick 将自己与 Cohler 和 Fenton 锁在一个宾馆房间里,经过激烈的争讨,Kalanick 最终在当天结束前宣布卸任 Uber CEO 一职。
在经历为期数月的「群起攻之、众叛亲离」后,来自五大投资方的这封信成为了压垮 Kalanick CEO 职位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 Uber 的利益相关方都认为 Kalanick 已经拖了 Uber 的后腿,为了他们的自身利益,Kalanick 是必须舍弃的棋子。最终,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又传来了他母亲因划船事故不幸离世的噩耗,这一系列的事件早已使 Kalanick 的宝座不再稳固。
在 Uber 内部,他似乎可以稳坐江山。他亲自聘用了许多的 Uber 高层,还把董事会内塞满了像 Gurley(Benchmark 风险投资人)这样的与其利益关系甚密的投资者。Kalanick 也是 Uber 最大的个人股东,影响着公司的投票决策。
但 Kalanick 的傲慢无礼——甚至可以说是飞扬跋扈——使他难得人心。不管是投资商、员工、还是业内人士,很少会有人对他青眼有加、心悦诚服。
随后,在今年二月,Uber 前工程师 Susan Fowler 在一组公开博文中详细描述了 Uber 内部历时已久的性骚扰问题。该事件将 Uber 推向了调查与指控的泥潭。
当时董事会宣称他们对 Kalanick 极有信心,Huffington 还说:「简单说来,改变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
但是在这事件背后,董事会却开始出现分歧。Gurley 并没有立即回应为该事件评论的请求,而对高层的变动焦躁不安起来。在董事会上,Bonderman 与 Kalanick 越发针锋相对,指责 Kalanick 在聘用高管的事件上拖他的后腿。
五月下旬,Kalanick 的双亲不幸遭遇划船事故,母亲死亡,父亲重伤。当时,Kalanick 已经开始有休假的打算。
Uber 高管当时开始对 Kalanick 施压。Kalanick「A 小队」的成员对他的威胁尤为巨大,他们称如果 Kalanick 不能让公司避开当前的风头,他们就会马上走人。Kalanick 的其他同事也开始纷纷离职:有的是被解雇,有的是寻找新的机遇,有的则是出于个人或是其他原因。
上周,就在 Uber 准备公布其对公司文化的调查结果之前,Kalanick 宣称会「无限期休假」,并于休假期间提高自我,反思如何为 Uber 打造一个「世界级的领导团队」。
但事实上 Kalanick 并没有离开公司的打算。就在他宣布「无限期休假」的下一刻,他就以「在 Uber 员工大会上使用性歧视语言」为由欲将 Bonderman 扫地出门。随着两人矛盾的愈发升级,Kalanick 给他的「盟友」发了无数短信、邮件,打了无数个电话,想要把 Bonderman 赶出 Uber 董事会。几小时后,Bonderman 真的从董事会离开了。
但在此之后,Kalanick 的最早支持者之一——Gurley 认识到如果 Kalanick 继续担任 CEO,Uber 对其改变所作的承诺将永远是无稽之谈。
在此前的几周,Gurley 与他的合伙人同包括 First Round Capital、Lowercase Capital 和 Menlo Ventures 在内的其他投资方开展了谈话。他们共同为 Kalanick 撰写了一封命令信(共四项命令),其中第一条就是命令 Kalanick 立即卸任 CEO 一职。
虚位以待,问鼎者谁?
Kalanick 的卸任令无数双眼睛都聚焦到了这空出的宝座之上。外媒 Business Insider 列出了 8 位 CEO 候选人,且来一睹为快。
1.Thomas Staggs
曾任:迪士尼 COO
迪士尼的「法定继承人」,然而他却在 2016 年四月突然宣布下台。此举震惊了整个娱乐产业。鉴于他有在大公司中从事高管的经验,以及他在运营及财务领域的专长(他曾经也是迪士尼的 CFO),Uber CEO 的位置对 Staggs 来说已是虚位以待。
2. Helena Foulkes
现任:CVS Health 制药部门总裁、公司执行副总裁
Foulkes 曾欲竞选 Uber COO 一职,但是最后选择了放弃。由于 Kalanick 已不再担任 CEO,Foulkes 可能会对 Uber 回心转意。
Foulkes 于 CVS 任职 25 年,帮助该公司成为时至今日美国首屈一指的药房连锁企业。她曾经在制药零售行业工作,当时她就预见到了该行业的市场化前景。而对市场的洞悉力正是 Uber 所需要的,因为它急需重建 Uber 与乘客和司机的良性关系。
3. Adam Bain
曾任:推特 COO
作为推特公司人尽皆知的「老好人」,Bain 在 Uber 开始招募 COO 时就开始托朋友打探入职的消息了。作为 Kalanick 的朋友,他或许可以迅速上位 CEO 一职,因为他从 2016 年 11 月离职推特后就一直是个自由职业者,闲云野鹤,心无旁骛。
4. Susan Wojcicki
现任:谷歌旗下 Youtube CEO
Wojcicki 曾经就考虑过担任 Uber 的 COO 一职,现在空缺出来的 CEO 职位更是令她垂涎三尺。Wojcicki 于 2006 年领导谷歌收购了 Youtube,并于 2014 年起担任 Youtube 的 CEO 一职。
5. Nikesh Arora
曾任:SoftBank COO
Arora 于 2016 年 7 月突然从 SoftBank 离职,但他与 Uber 关系密切。他曾将 Uber 的现任首席 HR Liane Hornsey 从谷歌挖来至 SoftBank 工作。在 Arora 离开 SoftBank 后,Hornsey 来到了 Uber。
一封来自多位 SoftBank 匿名投资者的信件曾对 Arora 的领导力诟病不已,并由此损害了他的声誉。但他与 Hornsey 的关系或可消减这信件带来的伤害,他的就任也可令人相信 Uber 对改变企业文化所做出的承诺。
6. David Cush
曾任:美国维珍航空(Virgin America)CEO
作为极富经验的航空公司高管,Cush 也是 Uber 在招聘 COO 时就备受青睐的人选之一。Cush 领导了维珍航空十年,直至去年维珍航空被阿拉斯加航空并购。他于大型交通运输公司的经验无疑是 Uber 所寻求的。
7. Alan Mulally
曾任:福特公司 CEO
Mulally 有带领企业起死回生的经验。在大萧条后,他带领福特公司转型,妙手回春。他在担任福特公司六年的 CEO 职位后于 2012 年宣布退休。
8. Jeff Immelt
现任:通用公司 CEO、主席
Immelt 在六月宣布了其欲离开通用公司的打算。他将在今年八月一日完成 CEO 职位的交接,但会继续担任该公司主席一职直至年末。
Immelt 以 CEO 的身份在通用公司工作了 16 年,他使公司成功挺过了 2001 年的恐怖袭击和大萧条。
Kalanick 会是下一个乔布斯吗?
Kalanick 的离职已引起了轩然大波,其继任者的选拔工作也是风雨欲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份名单中并没有 Kalanick 的名字,而他的返回也看似成为了无稽之谈。然而,我们可以联想当年乔布斯由于董事会的抵制而出走苹果,随后成立了举世闻名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一事。乔布斯在出走苹果后依旧风生水起,而苹果却在职业经理人的带领下走向衰败。这令我们不由得思考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Uber 在 Kalanick 离开后是否将会如鱼离水?Kalanick 所倡导的「企业精神」是否才是 Uber 坚挺至此的制胜法宝?面对这个问题,凯鹏华盈的合作伙伴 Mood Rowghani 说道:「此次 Uber CEO 的卸任并不代表着创始人不应该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与决策当中。一个成功的企业定然离不开强大独立的董事会和经验丰富的领导团队的支持,然而创始人本身的特质也是该企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创始人不灭的热情、运筹帷幄的能力、鼓舞人心的力量、以及对企业使命的不懈追求是使得起步阶段的企业腾飞蜕变的重要原因。」
Mood Rowghani 同样强调道:「并不是所有的公司的创始人都会担任 CEO 一职,但是任何试图过分限制创始人权力范围的企业都会悔不当初。」
不但如此,鉴于 Kalanick 强大的个人能力,我们不难想象其在未来也会闯出一番新天地。如若不然,他的回归又是否会提上日程?积累了多年经验的他自是不可与其起步阶段同日而语,然而真正改过自新后的他还能否保有最初的热情?反观 Uber,这些性格、背景迥异、经验丰富、履历优秀的 CEO 候选人也势必会令 Uber 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变。面对无尽的猜想与未知,还请诸位看官继续关注极客公园的报道。
文章参考:,,,The New York TimesRecodeAxiosBusiness Insider
头图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Evan
举报/反馈

极客公园

52万获赞 20万粉丝
关注互联网科技创新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北京传奇极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