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岛召开的中国财富论坛上,知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一行三会分割的格局,导致了大量的监管套利、规模的膨胀以及风险的积累;进而指出大量金融业资金通过种种通道,镶嵌的设计,躲开了规模的限制、行业的限制,投向了被政府要求限制、清理、去产能、去库存的高负债基础设施、房地产、高库存、低产能利用的传统产业上(6月18日腾讯财经)。
巴曙松先生的讲话揭示了一个真相,我国金融业滋生的一切金融乱象根在当前分业金融监管体制,也预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到了再也不容回避和拖延的时候了。如果仍不及时从金融监管体制上动刀,金融业经营乱象恐难有实质性改变。
至于目前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在金融监管机构内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应多有体会和感触:站在各自利益角度去制定监管政策,缺乏监管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在大量监信息上甚至还会相互封锁,以至于嵌套投资、杠杆叠加和监管套利、监管权力寻租等问题层出不穷,险象环生。尤其,由于监管体系改革严重滞后金融监管实际需要,还导致了监管机构之间严重内耗现象发生,监管机构重叠、监管工作重复和监管力量分散等现象至今得不到解决,不仅浪费了金融监管资源,影响了金融监管整体效能的发挥,也导致被监管机构陷入无所适从境地,加大了金融机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滋生了金融监管“争权夺利”现象,监管有利可图的、监管易出成绩的事件或环节,各金融监管机构争着监管;监管无利可图,耗费精力大而又无成效的,各金融监管机构相互推诿,直接形成监管“空洞”,为各种金融乱象大开了方便之门。不管承认不承认,当前金融业经营乱象应是金融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的。
当然,令人欣喜的是,对于当前金融业这种乱象,还是有不少专家学者从维护金融稳定和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出发,呼吁中央政府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步伐,及时整合金融监管资源,构建高效有力、信息共享、监管政策精确的强有力金融监管体制。作为回应,前一段时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都相继出台了严厉监管政策,意欲出重拳整治金融业领域的违规违法经营乱象,以拯救已“病入膏肓”的金融业。这方面,银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出台七个重大监管措施,被舆论媒体戏称连烧七把大火,内容涵盖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银行业风险防控、弥补监管短板、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等方面,掀起了金融监管风暴;郭主席本人亦表示如果整治不了银行机构的乱象,自己就辞职,其行为和决心深得社会各界好评。
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到底如何?说实话,笔者很不看好,金融监管当局掀起的监管风暴,至多能在短暂时间里会对抑制金融业乱象起到一定作用,但难从根本上扭转金融业经营混乱局势。笔者这么说,并非妄下结论,而是基于三方面考虑:首先,监管机构掀起的监管风暴,出台再多的监管政策措施,往深里说只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之举,有点舍本逐末;而对当前身患重疾的金融业,不下决心从监管体制上使劲动刀,而仍沿袭原有金融监管体系或仍由这种监管体制苟延残喘,那么各监管机构出台的监管政策无论多么严厉高明,都会慢慢被分业监管机构所消弭而使金融监管功能丧失殆尽。其次,只要分业金融监管体制一天存在,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内耗和纷争就会继续上演,再好的监管政策都会被各监管机构选择性利用;监管中“打哑谜”、睁只眼闭只眼等监管乱象就无法禁绝;同理,金融业监管套利行为也将得不到有效杀伤。再次,旧的金融监管体制不打破,金融监管中的问题就无法革除,金融监管的新气象、新风尚、新动力、新理念、新格局也很难形成,金融监管无法跳出原有老套路、老模式;尤其无法革除监管中的打马虎眼、监管权利寻租、监管局部思维等旧习气,新的监管局面终将无法打开,从整体上说金融监管效率、监管效能及其监管威慑力也将是一句空话。
因而,当前金融监管的重点不在于金融监管机构出台多少严厉监管政策,而是如何在监管体制上动刀,下决心尽快推进金融监管体制变革,容不得有任何迟疑,尤其不能对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再抱有任何幻想。如果再不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上动真刀,金融泡沫有被进一步吹大的可能,金融资金脱实向虚流向资产泡沫领域、金融监管套利领域将会更加无解。为此,中央政府再也不能有半点拖延和犹豫,应消除各种不同的“噪音”,坚决摒弃于事无补的争论和探讨,下决心及时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步伐,给中国金融业一颗“定心丸”;否则影响的不仅是金融业健康稳定,还将延误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这绝非危言耸听。
举报/反馈

开伟观察

62.1万获赞 5.5万粉丝
愿给所有读者带来真金白银。
研究员,莫开伟,金融业从业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