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湖诌
一款互联网产品想成功,起码要具备两种效应: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
什么叫规模效应?就是用户数越增长,越能分摊开发成本,以至于最后边际成本几乎将为0。这是所有的软件产品的共性,像操作系统、杀毒软件、工程造价软件,只要满足了用户当下需求,必然是“一次开发,万(亿)次消费”,所以利润率都极高,部分软件的毛利甚至能超过95%。
但规模效应只是一锤子买卖。只具备规模效应的产品如果想继续赚钱,只能依赖于开发方对用户下一次需求的揣测。任何长寿的互联网产品,必然具备另一种特点——网络效应。
什么叫网络效应?就是用的人越多,产品就越好玩,用户人数与用户体验成正比,最典型的例子是即时通讯APP与网游。具备了网络效应的产品,它的价值不再单纯受产品功能影响,而更多受用户习惯与内容供给方影响,一个不那么典型的例子是:IE6浏览器曾持续多年不死,就是因为太多网银的插件是基于IE6开发的,这些内容供给方不动,用户也很难动。
现在的产品动辄说自己有生态云云。实际上,具备网络效应是产品内部形成生态的第一步,而工具类产品是很难产生网络效应的。
搜狗产品的用户量已经超过了微博,但这并没有什么用,原因就在于搜狗旗下产品的网络效应极低——搜索引擎有那么一丁点,输入法、浏览器以至于后续做的一系列智能硬件产品连一丁点都没有。所以搜狗是一家没有“生态”的公司(可能有一点网络广告生态)。
这是所有工具型互联网公司的悲哀,包括搜狗、360、猎豹、美图,以及什么faceu,甚至支付宝与百度也曾面临这个问题。
当然,后两个不太一样。支付宝依靠强大的运营能力和一点时运,最后成功延伸出了非常典型的网络效应——芝麻信用。使用支付宝人数越多,芝麻信用分数的公信力就越强,最终会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通用标准。
百度是走了另一条路:用户人数越多,产品对大众兴趣的判断就越准确,这种优势必然使百度向一家内容(媒体)公司靠拢。
综上,单纯做工具类产品,除非拥有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反复提及的“十倍技术优势”,否则没法避免同质化问题,更别提垄断了。
目前最可能成为“十倍技术优势”的技术是什么的?当然是人工智能,这也正是百度、搜狗、360打破头都要做的原因。
举报/反馈

湖诌

543获赞 311粉丝
只“湖诌”,不八扯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