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隆中一对,天下大势,三分而定。
千年之后,人们仍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津津乐道。而在这千年之间,各个时代、各行各业都曾涌现出如此高瞻远瞩的领袖人物。他们目及深远、引领潮流,推动社会进步、文明发展。到了当代,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科技的爆炸式进步,每个领域的领导者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预见并带领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方向。比如,国际上有乔布斯赋予了技术创新以全新的境界,最近赫拉利用《人类简史》揭开了人工智能改变人类未来的序言;在中国有马云的电商平台重构商品交易方式,马化腾改变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沟通方式,张小龙用微信重新定义了社交的价值,不一而足。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国有一位先知先觉的先锋人物,他是来自传统金融的领军者,中国平安的马明哲。早在互联网金融刚刚萌芽时,他就对其长势做出了多个穿越般的预言。而当代世界的发展变迁日新月异,行业演变呈指数级地加快,整个产业空前地充斥着波动、互动的变量和不确定性,准确预言之难,可想而知。
近四年来,马明哲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诸多预言正逐一成真。从2013年复旦“三马”论坛上三大预判—“信用卡和现金将消失”、“中小金融机构前台将被互联网平台取代”、“金融机构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到2015年预言“互联网金融99%都是‘皇帝的新衣’”等,一一得到印证。如今看来,他不仅是是互联网金融弄潮儿中,最懂金融的人,更是中国金融巨头领导人里,最懂互联网的人。
预言一:“现金、信用卡将消失”
2013年,在复旦“三马论剑”之际,马明哲就放言,“预计10年内,50%到60%的现金和信用卡就没有了。”两年后,国际咨询界老大麦肯锡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全球合伙人大会,他应邀发言,其论调又更进了一步,“85%以上的现金、信用卡都将消失”。
当时媒体曾用“语出惊人”来形容这一看似“任性”的预言。毕竟,彼时的支付市场才刚刚开始萌发对NFC(近场支付)前景的憧憬,甚至还在讨论Square外插刷卡模式的中国复制之路,可见当时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是模糊的。
如今,预言已成不争的现实。2014年春节前,就在“现金、信用卡消亡论”横空出世后不久,微信推出“春节红包”,一夜暴红,移动支付借势走进了千家万户。随后,被“奇袭珍珠港”的支付宝不甘示弱,在次年春节高调推出了支付宝口令红包,让移动支付进一步深入人心。同年,国内共享出行战役打响,支付宝和微信的线下商户地推更是进入白刃战。于是乎,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在短短两年间迅速崛起,成为支付的一股主流。现在,人们逛街有一手机足矣,连菜市场里卖菜的老太太都会使用移动收款,而在杭州等地,甚至出现了乞丐街头扫码行乞的场景,移动支付的普及由此可窥一斑。
近日,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发布了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重点提及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移动支付便利性优于现金和信用卡,百元以下小额交易占比快速增长,逐步取代现金。”而在今年4月末,联合国旗下机构“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了2.9万亿美元,在过去4年中增长了20倍。报告进一步指出年轻一代对于移动支付的接受度非常高,“无现金社会”正在这一代人中成为可能。我们已然走进了预言中“85%以上现金、信用卡将消失”的时代。
金融最早的机构是银行,银行最早的业务是处理货币、物资。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现金到纸质票据,从现金、票据到各类银行卡,每一次货币、支付形态的转型,都给这一古老的行业带来巨变,包括从知识技能、技术系统、产品、服务到设备的全方位更新换代。面对无现金、无卡时代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据平安内部人士透露,马明哲几年前就多次在内部会议上直言危机,“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仗,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我们能赢吗?”平安在其领导下,在市场上一直是个对变化充满焦虑和躁动,时时想着怎么弯道超车的“爱折腾”的公司,如此可见一斑。
据国内第三方调研机构统计,2013年以来,支付宝与腾讯系支付就牢牢把持着绝对优势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而纵横全金融领域的中国平安却仿佛一直缺席了移动支付的狂欢。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第三季度,刚刚诞生两年半的平安系“壹钱包”,已悄然超越第二阵营的拉卡拉、百度钱包、京东钱包等,紧随在支付宝、微信之后,也是中国前十大移动支付工具中,唯一出身于传统金融的第三方支付。
预言二:“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前台将由互联网企业完成”
同样是在2013年4月的复旦“三马”论坛上,马明哲提出了这一观点,“就像苹果自己不会生产手机,委托富士康做,成本可以省68%。当你利差很低的时候,不得不选择把一些业务外包,换取生存。所以前台和后台在20年之内肯定走这条路,社会分工会重新开始。”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金融机构受制于自身薄弱的技术力量,在与大型金融机构的前台客户竞争中愈落下风,2016年国内中小银行净利差已在2%以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下行风险的提高,以及互联网和金融科技机构的冲击,中小金融机构寻求前台能力的外部支持势在必行。
也许是预先洞悉中小金融机构的演化趋势,面对近年金融科技的迅速迭代、纷繁发展,中国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壹账通”的妙手布局洞若观火,直击七寸。其“金科空间站”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与“互联网大鳄”和“金融大象”共惠共赢的平台与机会:一方面,把平安的科技力量,通过可以落地的产品和服务,输送给中小银行;另一方面,也鼓励其他具备专业能力的金融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入站,共同提升金科空间站的服务能力。
平安金融壹账通平台脱胎于传统金融,却比市场上诸多的互联网平台更具开放、合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同时兼备了更专业的传统金融功力,目前,平安金融壹账通的国内金融机构客户已近2000家。
让我们再放眼全球:服务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在2016年获得的投资总额为247亿美元,其中更是不乏服务于中小金融机构支付、借贷、财富管理等前台业务的公司,金融科技市场如今的火爆恰恰应验了马明哲四年前的预言。
关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马明哲彼时也曾大胆地预测,“金融机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会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很多大银行在互联网趋势以及利率自由化的冲击下,难以维持网点的生存,现在利差是2.3、2.4,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一些银行利差甚至不到1,ROE也只有个位数,利润越薄,互联网的优势就越明显,大银行将不得不收缩网点,转战线上。”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现实,果然看到全球银行优化升级必然趋势的显现。据凯捷公司2015年零售银行报告显示,仅有一半的银行客户希望去网点购买银行的产品或服务,而安永公司在最近的调查报告中提到,38%的英国中小企业将选择非银行机构来办理金融服务。
在国内,银行网点也正在向“小、快、灵”的方向发展,平安银行早早地沿着集团掌门人所预测的路径加以布局:2013年下半年,平安银行就重点在一二线城市铺设社区银行网点,网点铺设原则上跟随人流聚集点,在业务模式上,则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建设社区金融生活圈O2O生态的打法。截至去年末,平安银行已在全国范围内布设近350家社区支行,服务48万客户,网点均资产规模突破1亿元,社区银行业务已实现整体盈利,发展良好。
不仅是平安银行,2013年底以来,国内银行渠道建设重心都在加速蜕变,社区银行浪潮逐渐席卷各大银行,以工行为例,仅在2015年一年就撤并网点47家,智能化、轻型化网点改造4203家。民生、兴业等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也陆续开始大力布局社区银行,并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银行物理网点向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变革的趋势再次被马明哲一语中的。
预言三:“对互联网金融99%的预期,都是皇帝的新衣”
数千年来,金融业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为金融业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短短几年,对互联网金融的狂热席卷全球,不同背景的投资人、创业者蜂拥而至,一时盛况空前,好像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只要沾上一点就能大发其财。
马明哲却始终保持着清醒,他曾用“皇帝的新衣”来代指倍寄予了过高预期的互联网金融。
在2015年8月的一次媒体采访中,他说,“互联网金融‘基本法’结束了行业的‘无序生长’,之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金融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开句玩笑,99%以上的期望可能都是‘皇帝的新衣’。”
言犹在耳,互联网金融领域就开始了系列坍塌,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相继崩盘,重灾区的P2P网贷更是出现了跑路潮。仅2015年,就有多达896家P2P平台出现问题。2016年出现问题的网贷平台更是逾千家—互联网金融已从最初的“香饽饽”,变成了行业避之唯恐不及的“烫手山芋”。
以P2P、众筹为代表的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之所以成为退潮后被发现在裸泳的人,根本原因源自此前对互联网金融短期发展的过高期望值,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良莠不齐的机构参与到行业中来,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在风控缺位下的野蛮生长。国内监管对资金池、期限错配等风险问题的严控、严打骤然来临,此时我们发现,如马明哲所言,这些机构都穿着“皇帝的新衣”,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溃败,真正有核心价值与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能够成为大浪淘沙之后的1%,而且将会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平安旗下的陆金所就是明证。
依托平安丰富的综合金融资源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陆金所为大众财富增值提供更充分的资产流动性,同时满足客户的各类金融需求。2016年,陆金所控股完成B轮12亿美元融资,估值185亿美元。陆金所的发展,靠的不是疯狂的跑马圈地,也不是运气,而是成熟的业务模式与有效风控下的不断创新。
传统金融的互联网+演化,并不能改变千百年来金融业的终极成功要素:风控水平。“互联网金融首先以金融属性为重,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必须坚守三个金融服务原则,即资金安全、偿付能力与流动性管理。”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曾如是说。笔者认为,陆金所的KYC(Know Your Customer)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就是这样的风控创新之一。从外部披露的陆金所材料看来,陆金所KYC结合传统金融风控体系与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对金融资产、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分类与模型量化匹配,实现资产和资金的精准匹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最终实现“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人”。相对于专业的风控术语而言,事实也许更具有说服力:成立至今,陆金所还未出现一例投资者亏损,这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可谓遗世而独立,难能可贵矣。
至此,方能理解马明哲为何作出互联网金融“皇帝的新衣”的预言。
结语
回想千年前,诸葛亮何以在信息通讯极其闭塞的时代,就能对跨越几十年时空的天下演变了然于胸?通过马明哲的预言成真,笔者也许能猜个大概:如果预言者本身就具备了逐鹿中原的实力、野心以及执行力,那么对于他而言,做出准确的预言其实并不难。
举报/反馈

李瀛寰

2788获赞 5万粉丝
专栏作家、科技行业评论人
数码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