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如晨
自媒体开八释放的消息,被联想集团给否了。不过,这种重大信息,就像潘多拉盒子一样,开了就难收,不可能真正得以澄清。
今日联想集团港股股价开盘涨逾7%。之前几个交易日,高点与低点,那也是逾7%的跌幅。前两个交易日,若是最低点进去的话,可是赚了不少。
谁能卡这么准的时间点操作呢?
我给不出精准答案,但可以提供思考视角,让你看到,其实,即便没有阴谋论,联想集团与它的母体之间,已互相牵绊。
我不相信开八是消息源头真正想借助的引爆点。这号是有一定影响力,但只靠它来引爆,封闭特征不可能有效。
从公众号昨日消息释放出来到门户及传媒跟进节奏与策略看,消息背后的始作俑者,应该是具有非常成熟的财经PR意识的人马,能驾驭部分财经化媒体。他们只是假借一个公号消除一下风险而已。
传播方案说是有一定成熟度,但开八文本相当粗糙,存在信披风险。
会是游资吗?
从联想集团最近交易量看,游资确实有机会,至少这三天快进快出是可以赚到。但过去一段联想股价盘整多多,利空更多,财报难堪,4月笔记本业务被对手超越,游资如果卡在节后释放,依靠一个公号操纵,那不确定性实在多了。
个人认为,纯游资即便有意识,也很难如此操作媒体。开八绝不是一个好选择。
会是联想集团内部权斗方释放吗?
前几天,刘军回归前,他@了杨元庆,两人互动中充满无数情怀。但是,即便回归产生新的权力分配(第一时间我确实说过如果杨元庆不让出CEO,刘军回归不会有效)。但两人革命感情很深,就算岗位有变,也不应该出现如此紧迫的消息。
而且,即便有隐性的权斗,也不太可能涉及联想集团私有化话题。只站在联想集团层面,这两个确实不是一个话题。
那会是什么呢?我认为,这背后,应该有人站在高于联想集团的层面思考与操作。幕后人马应该比较了解联想集团管理现状,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
杨元庆一身两兼太久。过去几年,我一直挺联想,认为联想集团不能少了他,但我并不觉得他是一个出色的决策与管理者。
杨元庆不仅是董事长、CEO,还是联想集团最大自然人股东。过去几年,他既用注册在海外的持股主体操作股票,也以个人名义减持增持。
这种局面下,他很难真正跳出具体事务,从更高处思考联想集团未来。多次关键场合,他的演讲没有什么加分,反而不断强化一个倔强、不太容易变通的管理者形象。
加上杨元庆薪酬多多,他远远超出了柳传志定义的联想集团的“主人翁”概念,而是一个“主子”的概念。
我想说,信息的释放源头,应该对这样的治理结构非常不满。站在这个视角,就很难绕开它与联想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
杨元庆个人会使苦肉计吗?比如制造波动借机套现。可能性不大,毕竟卸去CEO的传闻不是好事。套现也不可能跳出外界审视。除非他已经确认卸责,顺势而为,但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
当然可以怀疑联想控股一方。联想集团是联想控股子公司,占据后者绝大部分营收,但多年来净利贡献一般,毛利还拉低不少。
确实有一定的逻辑在。记得之前联想控股整体上市周期,联想集团没少出力,因为它能提升控股那边的整体估值。联想集团的盘子、庞大的现金流在那里摆着呢。但联想控股IPO之后,双方关系就有些微妙处。联想集团虽依旧有现金流效应,能继续稳固控股营收,但于控股旗下其他业务板块实际运营来说,就没有多少油水了。
母子都是上市公司,联想集团运营压力巨大,相比来说,联想控股既然无力剥离,应该也有隔离风险的用心吧。否则,戴维斯双杀效应可能反复上演。
还有比较紧迫的任务。柳传志之前公开表示,控股旗下子公司有单独上市的目标。这个周期,控股运营就需要一个更为良好的财务面、舆论面。而联想集团这个时候很难直接帮忙,应该说,不拖后腿已经很好了。
我当然不是说联想控股在搞杨元庆与联想集团。柳传志与杨元庆情同父子。但谁知道是否有更深的利益相关者操作,超出了柳传志的意愿?
比如联想控股背后的国资力量、其他股东以及更多投资机构。这个不说你也明了。联想集团虽然盘子很大,但已经很难在当局那里扮演提升一个大国影响力的符号了。
有一丝迹象多少显得敏感。联想集团非核心人士否定了传闻,但杨元庆都没有任何表态,今日微博最新一条谈论了印度市场。而联想控股、柳传志也没有对外澄清。按理说,虽然属于联想集团层面的事,但如此影响股价的消息,控股与柳传志不“帮衬”,也是一种画外音吧。
我反正希望传闻成真。
联想集团的概念确实已经老化,股价其实反映了真实面。
PC仍会有不少的出货,依然会有庞大的现金流。但整个产业链面临重构。对手不仅有HP、DELL、苹果,还有华为、小米等。而移动互联网,它动作多多,却成效不明,赶在一个动荡的周期,想在国际市场全面发力,同样很难。
从未来愿景看,联想集团核心业务会再度转向国内,整个中国的经济转型,其中伴随着巨大的企业级服务、物联网、云计算商机,联想集团其实有诸多参与机会。这个层面,它想在海外有什么关键斩获,太难啦。
难处在于,过去多年,联想一直标榜自己是一家国际化公司。当年联想甚至将总部搬到美国,杨元庆举家迁往那里。最近两年,在本土诸多关键场合,杨元庆的架子依然很大。相比本地其他IT巨头甚至BAT类互联网巨头,联想集团标榜更多的故事,确实正是国际化。私有化若是成真,这一幕对它来说,就算能刺激股价,能为战略转型创造缓冲,整体品牌可能面临弱化。它会被视为一家全球PC巨头的收缩动向。
那就要看联想集团是要国际化的面子,还是要一个实在的本土市场。反正,我是看到,它维持国际范,成本实在太高啦。不要说杨元庆的薪水对标的是国际巨头管理者,连公司运营也是。过去几年,杨元庆在两会期间的发言,几乎都少不了减税,除了本地,也有海外因素。
另外,联想控股旗下子公司正在操作IPO,如此时刻,如果落手私有化,就算能操作到资本,短期财务面影响也应该很紧张。
如果说,可行的一面,杨元庆赶快卸去CEO职务倒更好一些。越快越好。
因此,即便真实的消息面不是什么私有化,杨元庆卸任联想集团CEO,接下来发生其他重磅消息的可能性,应该是大概率的事。
不过,最后我仍要补充几句:尽管杨元庆的领导力持续遭遇质疑,联想集团治理结构有问题,它的转型压力沉重,就算私有化也未必真正度过难关,重现辉煌,但我从不认为,这是杨元庆个人促成。
我想说,这里面也有柳传志的责任。过去看,他率领老联想人突破体制约束,实现改制,并设计出一种MBO化路径,有巨大的象征意义。但是,从一个旧的体制过渡到一个新的体制后,随后的一个周期,联想集团反而受困于联想控股的约束,它们之间有太多基于情感而不完全是市场化的商业关系。
你去看看联想控股IPO前后,杨元庆多么卖力。而你再去看看一个尴尬的逻辑:每次帮完控股,联想集团都是蜕一层皮。
某种程度上,联想集团为了联想控股做了一些短期的动作。
杨元庆是有些被动,他卸去CEO确实是件好事。但联想集团若是没有了杨元庆,一定会动荡更甚。不要指望柳传志说一通暖心的话,就能出现神奇。
目前这个阶段,联想集团的压力,固然是在方向与转型层面,但短期的压力没有谁能比得上联想控股,柳传志的每次说话都会形成压力。
目前看去,由于历史脉络无法切割,品牌更是统一,它们之间已有互相牵绊的特征。柳传志与杨元庆、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的综合治理,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它们需要弱化一份过度强调的“亲情”,必须以更开放的心态映衬对方,而不是互相捆绑。
举报/反馈

王如晨

5475获赞 1.1万粉丝
夸克传媒创始人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