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每年会产生约1400万吨城市垃圾,并需花费23亿美元政府资金来处理。这些垃圾有的会被就地掩埋,有的会被回收再利用,有的甚至被卖往7000英里外的中国等地。在当地居住的一位数据侠Max Galka发现,纽约这个外表光鲜的“大苹果”,实际上是建立在一座座垃圾填埋区上的“王国”。从数据的角度,Max重新审视了这座“垃圾上的城市”。
“垃圾”纽约成长史
纽约作为美国最浪费的城市之一,每年会产生超过1400万吨的垃圾。这些垃圾的处理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大麻烦。
一方面,这里狭窄拥堵的街道状况,让垃圾的回收工作变得十分复杂,不易开展。 另一方面,即使能把垃圾回收上来,找到合适的场所来处理这些垃圾也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
坐落于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中心地带,纽约的城市区域正在不断扩大,能够用于处理垃圾的土地正变得越来越少。
对于纽约来说,垃圾成山的问题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垃圾问题对于这座有着几个世纪历史的城市来说,简直堪称“不离不弃”。Berthold Fernow在1657年的《新阿姆斯特丹纪实》中描述了当时的纽约市景象(DT君注:当时的纽约还被称为新阿姆斯特丹):“…许多市民和居住者把垃圾、污物、灰烬、动物尸体之类的东西随意抛扔在公共街道社区,对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图片说明:19世纪末的纽约街道,充斥着马粪和各种污物;图片来源:Maggie Blank)
你很难想象那些带着高脚帽、甩着燕尾服的绅士走在这样充斥着马粪和各种污物的街道中,但这就是纽约当时的真实面貌。不仅如此,这些影响市容的“垃圾”还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传染病在这样的环境下层出不穷。
很长一段时间内,纽约处置垃圾的主要方法是倾倒进海洋。多达80%的垃圾被直接倒进了海里处理掉,没有什么分类和净化。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也许有些纽约市民实在受不了,觉得与其让海水直接被污染,不如直接把这些污染的海水变成陆地好了。
后来,在一份废物管理倡议中,纽约市开始将一些垃圾重新利用起来(主要是灰,碎石和其他建筑物碎片),用以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土地,以此来扩大城市面积。下面这张曼哈顿地图上显示了有多少用垃圾建造的人造土地。
(图片说明:图中灰黄色部分是17世纪60年代的纽约曼哈顿,周围都是现代曼哈顿的样子。这就可以清楚看出有多少土地是新填在垃圾之上的了;图片来源:Max Galka)
可以说,今天纽约曼哈顿的大部分土地,包括一些昂贵的街区,都建立在曾经的垃圾之上。
“公私分离”的垃圾管理系统
不过今天,你显然很难在纽约看到几个世纪前的垃圾乱象了。这并不是因为垃圾量减少了,而是现代城市对于处理垃圾有了更完善的管理系统。
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垃圾挑战”,纽约市如今建立了两套复杂的城市管理系统,使用卡车、火车、驳船三种交通工具,248个私人垃圾运输公司,以及数不清的临时、永久垃圾回收设施,将“大苹果”的垃圾处理网络,甚至延伸到了地球的另一边。
管理纽约每年海量垃圾的,是两套独立的垃圾管理系统:一个公共系统和一个私人系统。公共系统主要处理住宅、政府大楼,以及一些非盈利性组织等没人愿意负责的垃圾。这些“公共垃圾”约占全市垃圾总量的1/4,由纽约卫生局(DSNY)负责收集处理。DSNY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废物管理机构在上一个年度的预算是15亿美元,甚至比一些国家的年度预算还高。
纽约其他3/4的垃圾则是由商业企业产生的,其中大部分是建筑工程的瓦砾和废料。这些 “私人垃圾”的回收处理不算进城市的公共预算,相反,如果有企业想回收这些私人垃圾,还需要花钱才能从248家持牌的垃圾运营商这里运走垃圾。
纽约商业诚信委员会(BIC)是监督私人贸易的机构。就像经典美剧《黑道家族》中展现的那样,纽约的垃圾运输业长期以来与有组织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这个腐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被限制,这得益于BIC的监管和价格控制。
纽约的垃圾回收之旅
纽约市的法律规定,在垃圾进入两个循环系统之前,必须被分为三类进行回收:纸类;金属/玻璃/塑料类;混合固体垃圾类(也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每一类型的垃圾通常都会被单独收集,并遵循不同的回收路径,经过几次转运到达它们最终的目的地。
(图片说明:纸类、金属/玻璃/塑料类等可回收垃圾从城市各角落流向纽约的几个转运站;图片来源:Max Galka)
每一天,纽约的公共垃圾车会收集近7000吨住宅混合固体废物。大部分卡车将垃圾最终存放在遍布纽约的废物转运站。从那里,垃圾最终将被装载到驳船或火车,并旅行多达600英里到最后一站。对于大多数纽约的混合固体废物(约80%的吨位),最后一站将是一个垃圾填埋场。其余20%将在一个垃圾发电厂发挥余热,在那里焚烧并转换成能量。
(图片说明:不可回收的混合固体垃圾,从纽约的几个转运站流向美国的一些垃圾填埋场或者垃圾转化场,进行掩埋或能量转化;图片来源:Max Galka)
纸、金属/玻璃/塑料等可回收废弃物将被带到城市的垃圾处理和回收设施,那里有专门从事垃圾分拣的工厂。从这里开始,纽约的可回收垃圾将会根据其类别,分别开启不同方向的旅途。有的将被卖给当地的一些原料处理商(造纸厂、冶炼厂等);有的将出口海外,通常漂洋过海6000或7000英里到中国或印度;有些会被一些“垃圾经纪人”通过一些渠道贩卖掉;还有一些具体的垃圾将被拆解,直接卖给最终用户(例如,瓶罐到可口可乐装瓶厂,或啤酒桶到百威)。
漂洋过海的洋垃圾
到这里,身在中国的DT君对于这些远渡重洋的垃圾产生了兴趣。真的有这么多垃圾每天都飘洋过海来中国么?我们为什么要进口这些“洋垃圾”呢?
(图片说明:从美国转运到世界各地的可回收垃圾,大多流入中国和印度;图片来源:Max Galka)
从纽约的垃圾转运路径图可以看出,漂洋过海到中国的垃圾多属于“可回收”垃圾,包括纸、金属、玻璃、塑料等。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垃圾交易额从7.4亿美元上升到115.4亿美元。中国不仅真的在进口垃圾,而且进口还不少。
这些垃圾其实也是一种“商品”,主导垃圾流动方向的是全球的供需关系。如果再把范围缩小一点,以塑料这一种可回收垃圾为例来看,问题可能就更加清楚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承包了全世界1/4的塑料生产,消费量则占到全球1/3。这么多的塑料产品需要足够的原材料来支撑。那么物美价廉的可回收废塑料,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2014年中国塑料制品的产量是7388万吨,而自主回收的废塑料只有2000万吨。不够的部分如果要进口,只有2种选择。一是进口原材料再生产,二是要进口废塑料再回收。而进口废塑料的价格只有原材料的1/3。这样看来,大量进口洋垃圾其实是一门精打细算的生意。
而在美国,处理这些废塑料的成本要远高于出口给中国企业的价格。一边有需,一边能供,那么跨越大洋的垃圾转运也就顺理成章了。华盛顿塑料工业协会回收部门主任霍尔姆斯(Kim Holmes)在美联社的采访中曾表示,在美国回收的塑料软饮料和水瓶中,约半数运往中国。
(图片说明:2017年中国废塑料类进口审批数量统计;图片来源:中国再生塑料网)
最新的中国废塑料进口审批数据显示,平均核准的进口废塑料数量只有申请数量的约5.27%,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国内对于废塑料旺盛的需求。
(图片说明:纪录片《塑料王国》在2016年阿姆斯特丹电影节夺得新人大奖,图片来源:Gold Poster)
不过,这些连美国处理起来都棘手的垃圾,中国真的能好好地回收利用么?这一问,DT君已经不太能从数据中找到答案了。也许从2016年末的一部纪录片《塑料王国》中,你能够从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城市垃圾”这个令人忧伤的话题——建立在垃圾上的城市,并不是只有纽约一个而已。
(注:本文部分编译自Max Galka为卫报撰写的专栏文章What does New York do with all its trash? One city's waste – in numbers,点击查看垃圾流向的原始视频)
参考资料
China recycling cleanup jolts global industry,US News, 2013Which is the worlds most wasteful city,Guardian, 2016垃圾成山,中国企业为什么还要全球进口废塑料?网易数读,2016纽约城市发展计划PlaNYC纽约市政府市长运营办公室中国再生塑料网
数据侠门派
本文数据侠Max Galka,是一位居住在纽约的企业家,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课堂辅导员。他热衷于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理解和讨论这个世界。他最开始从Excel学起,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和数据相关的有趣课题。有时候,他会向卫报的城市专栏或者华盛顿邮报投稿,当一个业务的专栏作家。他最新的项目是一个关于可视化的Blueshift,也欢迎大家访问他的个人网站,了解更多有趣的数据项目。
如何加入数据侠
“数据侠”栏目网罗全球最IN的数据侠客,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各种前瞻算法,从数据的视角洞察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理性酷炫、活泼有趣的数据分析盛宴。用大数据,阐述事实及其背后的故事和逻辑趋势。
DT时代超级英雄正在组队!你也想要成为数据侠吗?请将你脑洞大开的数据作品,发到数据侠联盟盟主程一祥邮箱:chengyixiang@yicai.com。
举报/反馈

DT商业观察

10.1万获赞 8.8万粉丝
「 DT] 是 第 一 财 经 旗 下 传 播 与 研 究 机 构 , 关 汪 互 联 网 、 消 费 、 文 娱 、 科 技 等 领 域 , 致 力 于 通 过 洞 察 人 群 趋 势 和 商 业 逻 辑 的 内 容 和 服 务 , 帮 助 读 者 更 洁 晰 地 认 识 世 界 , 助 力 品 牌 、 企 业 更 好 地 决 策 、 沟 通 和 连 接 。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