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语重心长地说:“网上有一种说法,叫‘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可千万不能让这种说法变成现实啊!” 李克强还说:“我听东北一些企业家讲,现在想在东北搞一个项目,仍需盖200多个章,没有几百天根本办不成。还有不少企业家反映,东北的营商环境和南方一些地区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2015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名义GDP增长率分别是-0.29%、3.41%和0.26%,排名垫底。2016上半年,东北三省增速依旧位列排行榜末端,辽宁更是以-1.0%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半年增速为负的省份。在2016年三季度,东北经济呈现回暖迹象。《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发改委人士处了解到,东北经济在若干政策的带动下,已经出现启稳的态势,东北三省第三季度GDP预期增速数据中,吉林和黑龙江都出现了较快上涨,分别或为7.9%和接近6.7%,只有辽宁依旧为负数。
                                 
不过,反映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指标,就业,仍不容客观。中国的就业数据却有系统性的缺失,仅仅指城乡登记失业人口,不过,在互联网深入生活的时代,企业与第三机构的数据能很好的弥补这个遗憾。根据智联招聘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推出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来看,东北的就业数据仍然不容客观。2016年第三季度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保持依次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为1.75。其次是中部地区为1.69,西部地区为1.59,东北地区仅为1.4。这其中考虑到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速,东北的对标对象应该是西部。就业数据同比去年第三季度,西部的在线职位数量同比增加48%,而东北仅为36%。这就意味着,东北的就业情况,进一步与西部地区拉开了差距。
东北经济当下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国企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效率低下又像一个黑洞一样,吸引了所有的优质资源,使东北缺乏民营企业生长的土壤,民营企业缺乏活力,拖累整个经济。
这个情况也反映在就业中,目前,就业形势最好的行业仍然为互联网/电子商务,就业景气指数为7.28。而能源、矿产、采掘、冶炼行业的就业景气指数仍然最小为0.20。这是因为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招聘需求,而这些行业正是东北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
实际上,经过改革开放初期之后,在上世纪90年代,东北的相对竞争力就开始下降,由此,才有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2003年到2012年,振兴东北十年,东北三省固定投资年均增幅超过30%,固定投资占GDP的比例从2002年的30%,到了2012年,投资占GDP比例达到了82%。巨大的投资带动了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2003年-2012年,这十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GDP年均增速是分别是12.8%、13.8%、11.7%全部超过了全国平均的10.7%。国家砸钱打鸡血的十年,各种基建、各种投资,东北的GDP很好看,但是,这些钱并未形成有效的生产力,并未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直到最近两年,随着东北的经济数据出现严重的停滞和下降现象。
要收缩国有企业战线。对于现有竞争力领域的国有企业,要通过产权的多元化,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的退出。对于落后领域的国企,实施政策性破产。其次,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最后,要妥善解决好下岗分流职工的就业安置。
不过,某种程度上,这都是浅层次的改变。
文化看北京,金融看上海,贸易看广州、杭州,科技看深圳,消费品制造业在江苏;东北的相对优势在于装备制造业。东北汽车有长春一汽,华晨宝马,机器人有新松机器人,造船有大连重工,飞机有沈飞与哈飞,高铁有中车,化工有中海油,制药有本溪医药集群,可以说,东北有硬关键就在于有没有软件让硬件动起来。
随着经济发展趋于稳定,在生活成本、生活环境、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对企业和人才的需求量和吸引力也在逐步提升,
第三季度二三线城市的用工需求延续了今年上半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就业景气指数最高,分别为1.63和2.22。而根据智联招聘全网数据显示,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工需求同比增长分别为46%与73%。这正是东北经济的机会。
总理强调:“东北首先要从自身改革做起”,“必须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 李克强要求,“东北地区必须全面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开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法治东北、信用东北’建设。”
法制与信用,恰好分属制度经济学中的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概念。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研究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在这里,制度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既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等条文化的外部制度,也包括风俗、观念、习惯等内部制度。内部制度比外部制度更深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
所以,不管是国企改革,产业升级,都必然面对制度性的制约,以及背后的就业与盘根错节的利益体系,以及支持这些体系的世道人心。更为具体的说,只有东北的社会意识改变了对公务员的羡慕,对民营企业的鄙视,基本的办事员有了对前来办事的人的尊敬、酒桌上不再随意许诺之后,东北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东北或许需要一场思想上的革新。
举报/反馈

刘远举

0获赞 3.1万粉丝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专栏作家。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专栏作家
关注
0
收藏
分享